【#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的胜利》读后感 》,欢迎阅读!
书名:《城市的胜利》(Triumph of the City: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
作者: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
作者简介:
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陶布曼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拉帕波特大波士顿研究所负责人、曼哈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特约编辑。格莱泽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城市、住宅、种族隔离、肥胖、犯罪、创新等课题,并为《纽约时报》的博客Economix撰写过大量有关此类主题的文章。
正文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早在2005年,城市人口就已达到世界总人口的一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而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据联合国人居署估计,到2030年,全球81亿人口当中将有50亿居住在城市当中。届时,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接近70%,将有3亿左右的农民进城;在未来的20年间,城市化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城市化也不例外,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环境恶化、人口膨胀、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等。
《城市的胜利》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顶尖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于2011年推出的新作,这本书在美国经济学界与城市研究领域引发了热烈与持久的讨论。在书中,格莱泽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与震撼性的观点,势必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带来诸多启示。
人们对于城市的看法总是充满矛盾的,我们队城市的体验也是一样:复杂的城市环境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机会,同时还有压力和危险。对于这个问题,格莱泽是个理性乐观派。在他笔下,城市生活的种种好处意味着一种更富足、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在他看来,与低密度的郊区生活相比较,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一方面有利于通过交流沟通多元化而促进创新与发展(城市放大了人类的力量),并从这两方面同时推动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格莱泽对城市最大的信心,就在于相信城市对人类智慧的激发与聚合作用。人类的思想来自彼此的影响、启发,甚至辩难。城市作为浓缩的空间,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挤压得更近,这种密集性非常有利于思想的创造。开篇中,他以三个城市为例: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印度高速发展的班加罗尔与美国的硅谷。这是三个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但它们的繁荣兴盛都得益于那种智力上的启发与合作,因此也才有了雅典的哲学家、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与硅谷的技术奇迹。
城市意味着更高的人口密度,意味着繁荣的商业,于是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城市的崛起,格莱泽在书中以班加罗尔为例,描述了城市崛起的过程。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们造就了成功的企业,而成功的企业吸引了更多的印度青年,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过上更好更优质的生活。高素质的人才往往都喜欢聚集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大城市就成立他们的聚集点。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无一例外的分布在繁荣发展的大城市,同时这些企业也促进着它们所在城市的发展,为这个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这也是城市的优势所在。而对于这些企业,如果在小城市,也难以聘请到足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关于我自己毕业之后所期望的就业以及生活的地方,我所期望的自然也是一些大城市。大城市不仅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够提供更方便、更高质量的生活。
但是目前,西方的城市发展与我们有所不同,相对于全中国的城镇化,很多老一点的城市,如底特律、匹茨堡,正处于伤心的衰落之中。这些城市反而处在一种郊区化的发展之中,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污染、交通等,使得有经济条件的人群渐渐的向郊区迁移,市中心反而成为了贫困人群的聚居地。同时过往的商路迁移,产业格局发生变动,这些城市挤满了低教育水平的居民,难以应对经济转型。在书中,格莱泽描述了底特律的衰落。之前大量兴建的住宅,如今却都几乎空无一人。“空旷的空间让人产生了“这里是一座鬼城”的感觉,底特律上空的亡灵正在为这座曾经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所面临的困境唏嘘不已。”
格莱泽指出,城市的核心绝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其中的居民。是人群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如果居民都没有了,何来城市呢?。聪明勤奋的居民构筑了欣欣向荣的城市,维持着城市的发展,这不是一条由建筑组成的好看的天际线能替代的。
除了忽略人而对建设狂热,格莱泽还批判了很多对于城市的偏见。例如关于贫民窟的问题。
柏拉图在2,500年前说过:“任何一座城市,不论它的规模有多小,其实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穷人的城市,另一部分则是富人的城市。”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的每座城市都存在着贫困人口聚居区,西方称之为贫民窟,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之为棚户区。贫民窟的好处已经被很多经济学者提及,格莱泽以里约热内卢为例,指出尽管贫民窟有着健康、治安等严重的问题,却给其中的居民带来了比巴西农村更好的生活,也给很多居民提供了社会结构上升的阶梯。我们有限制迁徙的习惯,也对贫民窟有着不同的政策。但是城市的吸引力还是自动引来一波波进城打工的人群,也确实提供了他们在老家难以获取的工资。
此外,面对城市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格莱泽乐观面对,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法。
城市的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微城市带来了大量的人口,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拥堵等问题。由于人口的聚集过快,儿城市的空间有限,同时发展速度未能赶上人口的增长,从而引发了一些列问题。
对城市的贫困问题,他认为城市的贫困并不是什么坏事,在某些方面反而是一座城市成功的标志。对我们以往的认知而言,这种观点自然是一种挑战。他认为,城市正是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贫困人口,接着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最终目送着他们走向成功,然后又开始迎接下一批贫困人口的到来。国家的政策是要帮助穷人,而非贫困地区。你仔细琢磨这些观点之后,会发现它们很有道理。想想中国的打工大潮就会明白。因此,要真正消灭贫困,出路还是在城市的发展上。
对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格莱泽以新加坡和伦敦为例提出了对策。1975年,新加坡向在中心城区驾车者征收交通拥堵费,使这座城市成功消灭了交通拥堵。2003年,伦敦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也导致了交通流量的大幅度下降。
对城市的建设、拆迁、保护等问题,格莱泽同样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他认为,立体发展、向高空拓展,是城市重要的资本之一。如果旧城保护政策过于严苛,那不但会造成高房价,而且还使得城市只能在平面上扩张,从而加剧各种交通问题。未来,人们应该居住在“围绕着电梯修建”的密集城市里,而非居住在“围绕着汽车修建”的平面扩展地区(现在的美式生活)。尤其是中国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能够采取前一种生活方式,那对全球环境与资源来说将是一大福音。
书的结尾和开篇一样,以三座城市为例。意大利的米兰不仅仅是生产服装和提包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消费的圣地,充满了活力、时尚与快乐,是城市成功蜕变的一个绝佳例子。加拿大的温哥华不但有着优秀的城市规划,更重要的是,其合理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他们成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对迪拜,格莱泽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迪拜好大喜功,应该脚踏实地,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只着眼于商业上的哗众取宠。
这本是写的简洁清脆,一点也不枯燥。并不是满篇的理论,而是列举了例子,比如各个大城市繁荣或者取得成功的优势,比如东京、纽约和新加坡成功的经验;比如失败的城市以及其原因,如底特律。
《城市的胜利》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城市生活的诸多误解。读者或许并不同意格莱泽提出的所有观点,但是通过他的观点,作者并会在意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城市发展的问题。我被作者对于城市问题的的乐观态度所感动,我相信城市终会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城市终会走向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87e4cb2cc58bd63186bd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