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

2022-08-14 06:1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不孤,必有邻》,欢迎阅读!
德不孤,必有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不孤,必有邻

作者:莫砺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6

刘是唐代政治史和科举史上的著名人物。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刘应制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在对策中痛言宦官专权之害,言辞激切,无所讳避。考策官冯宿等人见策叹服,以为晁错、董仲舒无以过之,但是慑于宦官气焰,仍然将刘黜落。即便如此,宦官头子仇士良还追究两年前刘进士及第时的主考杨嗣复的责任,责备他说: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杨嗣复恐慌之下,竟答曰:嗣复昔与刘及第时,犹未风耳!(《玉泉子》)在宦官势力的迫害下,刘终生沉沦下僚,最后郁郁以终。然而孔子有言: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仁》)刘下第,同科登第的李郃说:刘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奋然上书请以所得官职转让刘,事虽不行,时论壮之。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刘卒于江州,身后寂寞,在政坛与文坛上均未引起反响。只有正在长安的李商隐闻此噩耗,连作四诗哀悼刘,其中的《哭刘》云: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此诗是唐诗中最负盛名的悼友诗,堪称为刘其人在唐诗苑中树立的一道丰碑。

李商隐结识刘,约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其时李、刘同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幕中。不久令狐楚去世,李、刘萍踪宦海,天各一方。直到大中二年(848)春,李商隐从江陵返回桂林,方在湘江流入洞庭湖处的黄陵偶遇刚从柳州放还的刘(从刘学锴说),匆匆一面,随即分道扬镳。没想到一年半以后,就得到刘去世的消息。李商隐与刘的年龄大约相差十余岁,且平生离多会少,但二人志同道合,在政治上都强烈反对宦官专权。甘露事变发生后,宦官气焰空前嚣张,视天子如傀儡,视朝士如草芥,李商隐却连作《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严辞斥责宦官之欺君弄权、滥杀无辜,且公然希望藩镇进军长安以清君侧。这种忧国如焚、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与刘的对策交相辉映。正因如此,此诗开头高屋建瓴,从朝廷说起。《九辩》云: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离骚》云: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又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招魂》云: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李诗杂用楚辞中词语,构建出一个迷离阴冷的昏暗世界:上帝居处幽深,重门紧闭,下人无由得入。人间充满冤屈,也没有神巫降临察问。《楚辞》中神话境界的真实指向都是现实世界,李诗则正如胡以梅所评,将忠良受屈,昏君无权,全部包举(《唐诗贯珠串释》)。具体到刘身上,则此联意谓刘衔冤久矣,却不见朝廷为他申冤平反。此时刘已死,且身后寂寥,故此联意存双关:刘抱冤而死,却不见有人为他招魂!

次联堪称警句。上句写去年春天诗人与刘在黄陵萍水相逢,随即各奔前程。李商隐南下桂林,刘则北上澧州(刘卒前任澧州员外司户),从此相隔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春涛隔乃是实境。但是使二人别多会少的根本原因是变幻莫测的宦海风波和波谲云诡的政治局势,在李商隐看来,刘的身影一直在政治波涛中出没隐现,春涛隔又是虚境。下句写收到从湓浦寄来的讣音时,正是阴雨连绵的深秋时节,秋雨翻乃是实境。秋雨会使人感到身体的寒意和心境的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8417d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