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的人生智慧读《蒙田生活随笔》

2022-04-08 04:34: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蒙田的人生智慧读《蒙田生活随笔》》,欢迎阅读!
蒙田,随笔,智慧,人生,生活
——读《蒙田生活随笔》一书有感

这是蒙田为亲人朋友撰写的生活随笔。其中涉及的话题很多,如忧伤、本性、激情、谎言、勇敢、恐惧、幸福、死亡、习惯、教育、友谊、节制、着装、荣誉……等等。蒙田的语言优美、真诚,如一个朋友娓娓道来,让你很自然地走进他的心田,感受他对人生冷静而又机智的观察。这本书的每一篇随笔都能引起很多的思考,限于篇幅,这里仅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关于死亡

人从出生开始,忙碌一生,不懈营造的其实就是死亡。但人们似乎非常害怕去碰触死亡这一话题,尽管各种宗教不断努力发展生死学理论,藉以教育人们免于死亡的恐惧。

蒙田认为:思考死亡,也就是在思考自由。谁读懂了死亡,谁就拥有了挣脱奴役的心灵,就能突出束缚和强制的重围。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并非坏事的道理,谁就能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泰然处之。这让我想起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社会理学教授莫里的一句话: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其实,生死就在呼吸间,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明天是否还健康的活着。在我们的身边不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一场车祸、一次火灾、一场自然灾害、甚至一次起因很小的斗嘴,就会让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意识到自己随时会死,并且时刻准备着,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这就是莫里与蒙田教给我们的死亡哲学

有的时候人对死亡又非常漠视。青春从我们身上流尽时,我们竟然不会感到震惊。青春消逝,本质同样是死亡,甚至比生命枯竭衰老而终更加不堪忍受。人是不能沿着时光隧道走回来的,与其等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还不如抓住今天的大好时光,让自己的青春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从古到今,为了长生不老,逃避死亡,人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采摘不老药、炼制仙丹、一直到今天对基因的研究,寻找与人的生病和衰老相关的因素。设想再过了100年之后,遗传工程可以保证每一个出生的小孩没有任何缺陷,能够一直长生不老,那么,人类将面对一个怎样的社会景象?我不知道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人们将会怎样去理解死亡。对于今天的生活来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存在方式。谁都不会把寿命的长短同幸福与否画上等号。 二、关于习惯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蒙田认为:从我们出生后吃第一口奶起,就吸吮进习惯的命令了,我们看到的第一眼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照习惯办事好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那些被我们周围的人追捧的成见,由祖辈注入我们的心灵,变成了普遍而自然的思想。习惯出入我们的思想时畅通无阻,它绝对操纵我们的观点和信仰。

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家长和学校在对孩子施加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的。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良好的习惯。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那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细心观察大自然……”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

不良的习惯,则是孩子成长的大敌。人们身上最大的恶习,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会模仿成人说出一些粗俗的话语、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但很多家长都以孩子还年幼无知或小事一桩为由,原谅了孩子的这些不良言行,甚至还引以为豪,当孩子在别人面前进行这粗俗的表演时开怀大笑。家长没有想到,正是这样的纵容,让孩子一遍遍地重复同样


的故事,进而形成了恶习。蒙田说:习惯堪比粗暴而阴险的教师。悄无声息间,它已靠最初的伪善和虚情,在我们身上建立起威信,随着时间逐渐根深蒂固,这是他就会凶相毕露。 因为习惯,人们的判断力降低。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也变得熟视无睹了。就拿教育来说吧。在学校里40分钟的上课时间里,厕所的资源完全闲置,而下课的10分钟内,厕所的资源又非常的紧缺,这里就有学校管理的习惯问题;教师总觉得上课时间不够用,要讲的东西太多,但拼命讲课并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好,这里就有教师教学的习惯问题;学生喜欢做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如果来一个开放性的,或者不确定性的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里就有教的习惯和学的习惯的问题……

发现不良的习惯,是需要智慧的。改造不良的习惯,则更需要勇气。教育上的很多问题,大家都知道源自不良的习惯,但就是没有办法加以改变,缺乏勇气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冒险精神,就不会有高风亮节。 三、关于教育

在《蒙田教育随笔》这本书中,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最长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蒙田从多个角度谈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观点。 1学习的目的

蒙田认为: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谋利,也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为了丰富自我,装饰内心;不是为了培养学者,而是为了造就才干。他告诫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做最好最有益的事,不要执迷于猜测和预料他们的前程。 2.学校的作用

蒙田认为:学校绝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孩子的监狱。在蒙田所在的十六世纪,走进校园,到处充满孩子的求饶和老师的怒吼。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老师们手执教鞭,伴着一脸的可怕表情,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蒙田对此非常反感,没有比暴力和强制更糟糕的,他们会使孩子智力衰退或晕头转向。”“人们都把孩子送入学校,使学校多如牛毛,但培养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呆头呆脑。

到了21世纪的今天,蒙田所描述的这种学校场景是否依然存在?答案是肯定的。直接体罚的境况在最近的几年里逐渐减少了,但变相的暴力和强制手段依然如故。从早到晚安排的密密麻麻的课程,让孩子来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回到家中堆积如山的作业,让孩子没有一点闲暇和思考的空间……

蒙田非常关注生活环境这一大学校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任何时刻都是他学习的良机,任何地方都是他学习的圣地。孩子在生活中是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如果我们的学校也能够办的充满乐趣,和校外生活一样的吸引人,那该多好啊。 3.教师的作用

蒙田认为,教师的权威多数时间在妨碍学生学习,这句话我是深以为然。教师是站在知识的终点看起点,因为已经在这条路径上来来回回很多次,因此觉得起点非常简单、明了;学生是站在起点望终点,他从来没有走过这条路,对起点的状况也不慎了解,让他往终点奔走的时候,一定是战战兢兢的。教师越是权威,越是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就越没有自信,找不到前进的路径。

蒙田认为,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观察孩子的学习速度。

教师应该让孩子跑在他前面,以便观察其速度,决定如何控制速度以适应学生的程度。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家长就是这样做的。孩子在前面跑,大人跟着他,孩子跑的慢的时候,大人的速度也慢,孩子跑得快的时候,大人也快起来,看着他要遇到危险了就赶过去帮助一下。教


学其实与此如出一辙。选择适当的速度以取得一致的步调,据我所知是最难的事。一个负责而又明智的人,应该善于屈尊迁就孩子的步调,并加以指导。 二是教会孩子如何反思

老师不仅要教学学习知识,更要教会他如何反思。蒙田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需要格外关注的东西。通过学习,孩子们逐渐认识了大千世界,同时也要明白,大千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借其照出自己,以便正确地认识自我。人类正是通过接触世界来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使自己能够明察秋毫的。 三是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同时,培养他举止的得体,处事的干练,体格的强健。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心灵,一个躯体,而是一个人,不能把心灵和躯体分开,就像柏拉图说的那样,不能只训练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心灵装载了哲学,就会变得健康,应该用心灵的健康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心灵健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直快快乐乐,就像月光下的物体,总是宁静恬然。 四是教孩子崇尚美德和爱情

美德常用的手段是给以建议,而不是强制。

美德的真正价值和高贵之处,在于简单、实用和快乐。

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崇尚美德,还要、甚至更要让他崇尚爱情,使美德和爱情充满他的意愿,还要对他说,诗人作诗总是遵循普遍的规律,将爱情作为永恒的主题,奥林匹斯山的诸神更乐于将汗水洒在前往拜访维纳斯而不是雅典娜的路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411298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