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共政策 简答题》,欢迎阅读!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5.3简述边界分析法。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
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 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
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 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 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 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
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征。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如管仲提出的“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如孟轲提出的“民贵君轻”、“政在得民”。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如“老”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答: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作文化科学。2.韦伯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答: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公共政策学是与个人选择相关联的学问,归根结底,它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公共政策学追求政策的“合乎理性”,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研究、分析的工具。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当选择某一,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时,这个模型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融会了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新的学科体系。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答: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性性质和实践性。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答:改革开放后,决策科学化合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2.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3.到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4.研究活动具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队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答:“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经验证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对从伽利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后现代主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后现代主义对人文精神的呼唤。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
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1当面对各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一句其历史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1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2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3这个模型过高的估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对许多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束手无策。4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在实践中决策者拥有的知识、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比例精确的计算。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答:渐进主义模型是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构建的,主要内容如下: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之间的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后现代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1它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2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释,因为它忽略了政治生活中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3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1利益表达2利益综合3政策制定4政策执行5反馈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1他在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2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白宫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则在这个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体直辖机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1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首要的、全权、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地位,是一切政府权力的唯一来源和归宿。2从议行合一的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外,其他县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做出的全部决策的行为。4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答:公共政策的结构是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政策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政策的塔形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分布方式和互动方式,表现为层次逐一提高的金字塔式结构。2政策的链形结构。在同一政策系统内,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像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样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就是政策的链形结构。3政策的圈层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某项政策与其他若干项政策之间的关系呈一个核心与外围层次的固定联系方式,这就是政策的圈层结构。4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网状结构是以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的横向联系为特征的结构。5政策的矩形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排列成一个阵列,呈现纵横并举共存的固定联系方式,其状类似矩阵,这就是政策的矩形结构。6政策的群落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形成若干群落,相互间具有间接的、不甚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政策的群落结构。这样的结构通常形成于政策巨系统内。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4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政策。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主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1、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的实现。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答:一国的现实国情构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政策情形的认识。同时,大众传媒业影响受众的思维、判断、选择和行动,从而影响到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迅速了解政策执行情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项政策的决定。4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们通过选举投票、施加压力、游行示威、直接或间接抵制等途径来支持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大众传媒有时甚至能使政策对象通过特定途径,支持或反对某一决策者,甚至某种政治统治。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1治理能力强调多元、民主、合作、非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使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治理能力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公民的地位和利益,也使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依靠政府的权威,也需要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协调、沟通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权威。3治理能力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公共政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治理能力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除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外,更多地强调公共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体制规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1首长制的优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受到影响。2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发挥委员们的积极性。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论最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执政党的政策。2在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党首先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才能与公共政策现实地发生联系,政党的要求和主张转化为公共政策必须有一个公共选择过程。(3)我国实行的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重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从结构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系统,涉及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相关政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相对自主地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它们又紧密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得以正常、顺利地进行。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1)政策制定。即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决定、政策合法化。(2)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 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组织准备、正式实施。(3)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整、修正。(4)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答:1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看,国内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社会变迁等,国际的原因有战争或军事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能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答:共性在于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区别在于:政策问题的分析侧重于对现实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期望值、固有规范等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对人们油然而生的强烈不满足感和政策行动需求等问题,进行界定性的分析。
5.3简述边界分析法。1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2边界分析往往有三个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和边界估计。3该方法和程序一般能适合问题界定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弄清政策问题的本质与特征,成本与效益等,但它的结果即便是合理的,也不一定是完全肯定的,需要与其他构建问题的方法或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1系统议程仅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还很模糊;仅是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它可以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问题,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2政府议程则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所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系统的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问题办法的分析方法,包括个人角度,组织角度,技术角度.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1、实质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次分明性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答:公共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就一般意义而言,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政策目标就是政策方案所要遵循的方向。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答:政策规划强调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政府主导化问题。这种主导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并不是说政府的规划方案必须占主导地位。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答: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政治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行政可行性4方案是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5技术可行性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1政策内容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2决策过程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3有关政策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实施上的灵活性4时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5影响的广泛性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1执行机关和人员要正确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精神,完整把握其内容实质2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歪曲,不能搞土政策,使政策走样3要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不断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加以解决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1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的需求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2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彼此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3政策执行者的目标和手段可随着环境因素、受影响者的需求和观点的改变而改变。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将反馈到政策上,从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1政策的价值诉求2政策资源3执行者属性4执行方式5系统环境
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1确定政策执行机构2选人用人3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答:所谓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决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作的补充或修正。1它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而非执行任务完成之后2它属于政策微调和政策变通的范畴3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同一个政策问题4它是实施过程中的部分中断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变化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1。经费和人力2.信息3.权威4.执行保护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答: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求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1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2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3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2政策对象的类型。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3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幅度越大,执行越难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1、理想化的政策2、执行机关3、目标群体4、环境因素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1认为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2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3认为政策评估就是发现误差,修正误差4认为政策评估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1以“情况不明,尚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2企图通过评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便推卸工作失误的责任;3把政策评估作为炫耀工作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手段;4以政策评估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5选择某些表现光鲜的政策环节进行评估,借以掩饰政策在整体上的失败或者严重错误6选择某些次要的、枝节性的政策要素所造成的不良效果进行评估,企图借此从整体上攻击并要求废止某项政策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答:外部评估是由公共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1受委托进行的评估。2投资或立法机构所组织的评估。3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评估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答: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1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2对政策可行性的预测。3对政策效果的预测,即通过对政策内容和对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政策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评估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答: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做出评估。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答:撰写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公之于众,或者提交给有关领导与实际工作部门,使人们了解一项政策实施的最终情形,及时根据这些情形决定政策的持续、修改、终止等。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答: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方案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1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取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2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即从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功能出发,进行“回溯式分析”,以寻求实现这些功能的最佳途径。3价值分析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它的主要手段是充分调动政策主体在政策研究、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和功能。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1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监督职责2监督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3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答:监控者通过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实现细则,观察和分析政策绩效,比较预期政策绩效与实际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并重新配置资源,务求接近于达到乃至完全达到既定政策目标,这就是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1、考察和研究政策运行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2、解释政策运行好坏的原因3、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政策执行中的差别,以及与国外同类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4、政策目标受阻并产生负效果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负效果。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有些公共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持续时间长,因此就要求相应的政策也要有一定的连续性。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这些人大多数是该项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并满足于这种状态。3目标具有长期性。有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远大,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4执政者的长期稳定。一项政策的持续与否往往还与执政者的地位稳固密切相关。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1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2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持续、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3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1政策补充,在继续进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2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已被实践证明为错误或过时的内容;3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在政策的全过程中,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旦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政策中的相关内容比如也要变化。2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所处的环境,既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环境,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政策环境在受政策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政策。3政策资源。政策资源耗费如果过大,使得现有资源不能为政策实施提供基本保证,出现政策“搁浅”现象,不得不调整政策。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1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2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3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4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有替代、合并、分解、缩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具体内容有主体调整、客体调整、目标调整、方案调整及关系调整。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2、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3、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2从人员及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3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4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开发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下研究并重。5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6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2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5作为宣传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1促使研究人员熟悉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或核心思想2鼓励研究人员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宏观角度出发,理解政策制定过程,把自己的专题研究同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拓宽研究思路,拓宽视野和专业知识。3经常对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总结,鼓励不断创新,不断构建新的方法论。4重视人的因素,认为政策研究最终要靠“人的智慧”。 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1民主化原则2系统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分合原则 6预测性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1明确问题2对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进行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的过程与实际的结果。3对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进行预测4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的价值5对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抽象
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1要做好数量化分析,要求拥有合格的专业人员、充足完备的数据资料、相对稳定的分析模型等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否则,数量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2不能忽视定性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包括超理性思考、价值分析的重要性。3在大部分政策分析过程中,思想的做法是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1系统分析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进而确定该系统的边界,使之独立于周围的系统;同时对该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确定各子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所给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3系统分析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分析领域,使公共政策逐步走向定量化、精确化的同时,并不忽视对非计量因素的研究,而是将其作为分析的“难点”对待。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1系统分析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比较。2系统分析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答:系统分析本身仅仅是政策研究及政策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最多是后者的定量分析模型和技术的主要部分,而并非政策研究及政策分析方法的全部。
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1现代定性方法是在科学理论和一系列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的。2传统定性方法主要建立在个人或少数专家、参谋的经验与知识之上,而现代软技术依靠众多的专家或专家集团,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知识优势;3现代政策分析中的定性方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程序化特征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以充分利用专家群体的创造力;4现代政策分析中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日益相结合。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1对作为价值观念外在表象的行为方式和需求结构进行研究,调查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共政策所持的态度与可能的行动。2对价值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市别社会公众、公务人员和社会团体等不同层面的价值观的含义、范围和变化趋势。3对规范性的价值
体系即价值规范等诸方面的规范进行分析,寻求价值规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4价值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运用决策分析对不同价值准则的敏感度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预算分析、劳动报酬关系以及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价值观念及其变化。
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限制议题范围,提出论题或议题的具体要求,使主题突出;2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评头论足、提出怀疑,不要放弃和终止讨论任何一个无论是否适当或可行设想;3创造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支持和鼓励与会者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4鼓励与会者对己提出的设想或方案加以改进和综合;5专家发言要简练,但不允许参加者仅仅宣读事先准备好的建议。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征。答:一方面,脚本写作以一系列假设作为基础,而不是以某一假设作基础,这些假设是对未来特定时间内政策系统或政策环境发展趋势与状况的描述;另一方面,由于未来的政策系统和政策环境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任何脚本只能描述一种可能前景,因此,在政策分析中,往往要编写几个可能的脚本,而不只单一的脚本。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1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源自现实客观世界的随机性和边界的不确定性,因而是难以避免的。2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在宏观公共政策分析中经常存在。3对于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既可以采取忽略的方法,也可以采取简化的方法,即通过对模糊目标进行“主观界定”的办法简化成“确定”、“明晰”的目标。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1公共政策实施的总体环境和具体条件预测。2公共政策的绩效预测。3公共政策实施的社会心理因素预测。4对政策系统内的各部分的互动、配套和协调情况进行预测。 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1政策信息的收集。2政策信息的存储。3政策信息的加工。4政策信息的利用与反馈。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1.充当决策者参谋和助手.2.充分发挥各种专家的作用,统观全局,增强政策应变能力.3.适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决策的需要.4.公共决策民主化的需要.功能:研究咨询,参与决策,政策协调,培训人才的功能.特点:综合性,法制化,公共性,时效性,相对独立性五个特点.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就是公共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3e0f8f84868762caaed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