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及朦胧诗

2022-03-31 23:02: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岛及朦胧诗》,欢迎阅读!
北岛,朦胧诗
北岛及朦胧诗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 张红顺)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北岛,第一次听见北岛的声音! 比想象的要年轻的多,比想象的也算振作的多!

北岛的名气在当代诗人里算是够大的,据说在海外生活的那些年里,有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里咱不表别的,咱就事论事,简单分析分析北岛早期诗歌的特点。

让北岛一炮走红,或者说让北岛名震天下,也是让读者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自然是那首《回答》了。这首诗当年一经亮相,就博得喝彩无数。想必喜欢读当代诗歌的人都很熟悉,甚至耳熟能详吧。据说这首诗也是不少诗歌朗诵会的必读诗。的确,这首诗写的非常棒,很出彩。这么说吧,就算是当下,如果你是第一次读这首诗,相信你也有一种平地起惊雷的感觉,那就是震耳欲聋,仿佛你到了七月的壶口瀑布,距离瀑布还有几百米,那就是满耳的咆哮声,满脸飞溅的浪花。你可要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76年,反映的是1976年之前大家熟知的那段时期。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现在的9000后根本无法体会了。别的不说,但就物质方面,那时的人们哪知道汉堡包、烤肉是啥,手机、游戏是啥,啥也不知道,白面馒头都罕见,整天一窝窝头,能吃饱就不错了。至于精神方面,就更别提了,除了满地摊都能看到的那些书,其他的想就别想了,哪里有今天的孩子们想看就看的各种名著、好莱坞大片、想追就追的各种偶像明星呢。物质的困窘与精神的困顿,双重束缚压抑着那个时代的 人们,让人们难以呼吸。怒火就像挤压在岩石中间的熔浆一样,一旦有个裂缝,就喷薄而出了。都说诗人是时代的代言人,也只有诗人,能够将时代的情绪通过自己的笔发泄出来。北岛作为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正好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有那个叙写的能力,所以,他就写出了《回答》这样一首体现时代特色的诗歌。 回到《回答》这首诗,这首诗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最根本的还是它喊出了当时积压在众多人心中的那股怒与怨。这首诗整体的基调概括一下那就是诅咒,反抗与决裂!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从诗歌的章节词句里清楚的看到。比如诗歌的开首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写的看起来似乎有些突兀,因为这两句相当于一个结论,本应当由过渡或推演而来,但是没有,什么也没有,没有前提,上来就是这冷冰冰,阴森森的两句,打个比方,仿佛清晨开门,门前被别人丢过来一只腐烂的土狗似得,让人恶心的同时又有些战栗。那么作者为何要这样表达呢,事实上,这正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的一种专门修辞,作者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修辞来造成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让读者深思,反思,带着深思、反思在诗歌中间寻求答案。可以说,这两句劈头盖脸,横空出世的表达,就给诗歌本身营造出了一中强烈的


效果,那就是“诅咒”,“诅咒”什么,读者自己去思考吧。只有诅咒是不够的,诗人在诗歌里还强烈的表达了反抗的意志。比如诗中写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这里表明了诗人的不苟且,不苟活,随时要用自己生命换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的语气非常坚决,用“只”来表达毫无商量之余地的口吻和语气。诗歌选用的意象也非常的鲜明,没有一丝的含蓄与遮掩。“绳索”,“审判”,这些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宣告。还有,“告诉你吧,世界 -----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一节,句句都是力拔千钧,语气中有决断,有轻蔑,有挑衅,有胆魄!诗人不仅对自己命运的关心,似乎还有拯救人类的愿望与决心,那一句“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颇有些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味道,这首诗的意义也由此升华了。总之,这首诗从头至尾,可以说倒出了心理的怨与怒,写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北岛还有一首类似的诗歌,就是《一切》,这首与《回答》大致写于同一时期,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一种迷惘与自信,怀疑与肯定交织的矛盾心情,也是那一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精神困境的诉求。有意思的是这首诗采用的形式非常独特,全诗用14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没有分节,但是有语气和层次的装换。

北岛及其同时代的一批诗人如顾城、舒婷、食指等被称为“朦胧诗人”。说实话,这个"朦胧诗”的命名其实非常牵强,甚至不准确。事实上,诗歌都是朦胧的,所谓的朦胧就是含蓄,不确指,不直指。如果诗歌不朦胧,那就成了口号了。因此,给予北岛等诗人以“朦胧诗”的命名,不能准确反映他们这一代诗人的本质特征。因为,北岛他们之前的诗歌也是朦胧的,远的如古代先秦时期《诗经》里的《蒹葭》,里边的”伊人“飘飘忽忽,不够朦胧吗?往后看,屈原的《离骚》也有些朦胧啊,最朦胧的要算唐代诗人李商隐了,他那一首首《无题》诗,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说谁呢,谁也不知道,还有《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的“此情”指的啥?谁也说不清楚,你说朦胧不朦胧?反观“朦胧诗”派的诗歌,倒是很“清晰”,比如北岛的这首《回答》,写的什么,明眼人一看不都很清楚吗?还朦胧啥?更典型的是舒婷的那首《致橡树》,那哪能叫”朦胧诗“啊,那整个就是明白的”叫板“啊。所以说,”朦胧诗“的命名很不准确,估计当时诗歌评论界着急了,逮住了个词就套上了,就像人出门着急戴帽子,顺手戴了个,结果别人一看,呦呵,你喜欢这个呀,给你起个名吧,如叫“西瓜帽”,这样就传下来了。其实,与其说北岛他们的诗是“朦胧诗”,还不如说是“觉醒诗”呢。

中国现代诗歌是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吧响下成长起来的,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四”时期的稚嫩,三四十年代的历练,建国后的一度沉寂,到了七八十年代,这批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写出的作品也渐渐成熟起来了。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工业社会反思,绝望与反抗甚至荒谬构成了现代主义的主基


调。中国的诗人,在北岛、顾城、舒婷这一批诗人当中,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比较深,这在他们的诗歌里是可以清晰的看的到的。

北岛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据说也写了不少诗,也据说诗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如当初《回答》那样的犀利了。咱没看到,也不好评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判断的,那就是诗风会随着诗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说实话,《回答》、‘《一切》也就是青年北岛的激情了,随着岁月的转逝,时代的变迁,中老年的北岛已经不会有当初的锋芒了。

北岛老了,诗歌不会老!时代在发展,诗歌在继续!喜欢诗的人们,可以继续关注新的诗及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1ccc3a524de518974b7d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