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怀·日夕著书罢翻译赏析

2022-08-18 11: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咏怀·日夕著书罢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咏怀,著书,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咏怀·日夕著书罢翻译赏析

《咏怀·日夕著书罢》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前言】 《咏怀二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比较具体地描述了作者自己赋闲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全诗叹“老”嗟贫,充满忧伤绝望的情绪,其相反相成的哲理,产生一种异于寻常的表现力。 【注释】 ⑺著书:一作“看书” ⑻讵: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幅巾:裹头的绸巾。 ⑽苦檗: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⑾自宜:一作“相宜” 【翻译】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赏析】 第二首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

1


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咏怀》这类诗,自西晋阮籍创体以来,或托比兴,或借史实,或抒感怀,或重讽谕,其手法多变,总以显示真实情怀,言远旨深为贵。此篇以赋为主,直写自身苦状,透露不遇心态,塑造出一个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认识和审美价值而言,是有它的独特贡献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09059b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