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与阐释

2022-09-23 20:1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与阐释》,欢迎阅读!
王昌龄,四首,左迁,阐释,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与阐释

李如鸾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739)贬放岭南,天宝元年(742谪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七载(748)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这次左迁(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小节失于检点。唐诗笺注》卷八载有王牧?的话:“本传言少伯(王昌龄字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究竟“所为”指的是什么,已难考察,可能是欲加之罪,极方之,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就曾巧用鲍照《白头吟》的妙喻——“一片冰心在玉壶”以言心志,表明自身光明磊落、廉正高洁的操守。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从中可见李白的侠肠和肝胆。

诗篇的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前句写景。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 “无情有思”的杨花,在愁人眼中, “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啼声哀切,所谓“杜宇声声不忍闻”(宋人李重元《忆王孙》)。诗人所以在繁花杂树中独取杨花,在诸多禽鸟中特选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时令是在暮春,以切合当时情事(昌龄是在天宝六载秋闻贬谪龙标之命,于翌年春抵达贬所的)还由于它们可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杨花”一句真是融情入景、景中见情的佳句。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的字样。“闻道”,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唐时是以贬地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贬官罪责轻重的。王昌龄只因“不护细行”,竟然被遣放到比五溪更远的沅水之滨,也可得见当时世道的不公。五溪,指酉溪、辰溪、巫溪、武溪和沅溪(《通典》),或谓雄溪、溪、酉溪、武溪、辰溪(《水经注》)。两说虽不尽相同,但其地均指今湘西一带,故无伤对诗作的理解。两句诗,意虽悲痛,但不遣悲痛之语,而是令人玩咏得之。正如白居易的所云: “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转引自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这也正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点和诗贵含蓄的一个原则。

诗篇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再扣诗题中的“遥有此寄”四字,从而全面坐实了题意。元代韦居安《梅诗话》卷上说: “绝句括尽题意方佳。”此诗正是这样。这两句又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意思是:将我的同情和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随风一直到达你的贬所吧!此诗或系夜中所作,故有“寄愁心与明月”这种即景抒情之语。愁心者,当然是从友人被贬龙标而生。又,末句一作“随君直到夜郎西”,则王昌龄应在拜命途中,诗句不言宽慰,宽解之意自明。夜郎,当在今湖南沅陵境,龙标在其西南方向,而非指在今贵州桐梓的夜郎。清人刘献庭《广阳杂记》: “王昌龄为龙标尉。龙标即今沅州也,又有古夜郎县,故有‘夜郎西’之句。若以夜郎为汉夜郎王地者,则相去甚远,不可解矣。”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抒情言志时,有时把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仿佛客观事物同样具有人的感情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鸣的。如“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之类。这种人格化的修辞方


式如果运用得好,会有助于加强作者深厚感情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李白这首诗便是精采的范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bf89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