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特点

2024-01-12 02:3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痕文学特点》,欢迎阅读!
伤痕,特点,文学
伤痕文学的基本特点 一、基本特点

1、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即,它不仅是对文革中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的否定,而且是对文革及其之前的''''的创作方法的否定,从而恢复了文学'真实性

2、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的久违了的悲剧精神。

在极左路线严格规定文学只能'歌颂现实'的情况下,几十年来,悲剧意识在文学中已经被迫消失。

而到了文革结束,蒙受了巨大灾难的人民萌发的第一种情感就是对这场具有深刻社会性的大悲剧的悲哀与愤懑。

于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以悲剧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文学思潮'伤痕文学'

3'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从而摆脱了十七年和文革中文学只能反映'工、农、'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为创作重心的教条规定,在表现对象上,出现了空前的广泛性。

作品中塑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小人物形象,如《啊!》中的知识分子吴仲义、《月兰》中的农村妇女月兰。

然而,做为刚刚摆脱的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 二、简介

伤痕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三、主要内容

“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1966-1976年以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

以上提到的两篇作品,只是在题材上对于'伤痕文学'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在艺术上它们却都是十分稚嫩的。

相比之下,另几篇也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的作品,虽然并无拓荒价值,但艺术上却显然更为成熟,如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郑义的《枫》等。

周克芹描写农村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于1979年)、古华描写小镇岁月的《芙蓉镇》(1981年发表)。 四、代表作品 《班主任》/刘心武 《窗口》/王余九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 《思念你,桦林!》袭巧明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a66f8a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