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2022-12-05 15:34: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欢迎阅读!
老年痴呆,记载,文献,中医,古代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病证;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最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无法对那些古代医籍中描述的痴呆进行 现代 医学的分类,在中医学上也无老年痴呆的相应定义,但是痴呆在中医归属“呆症”和“健忘”。如《左传》2]曰:“不慧,盖世人所谓白痴”,是医学对本症的最早论述。《黄帝内经》3]中也有关于本病的部分描述。《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灵枢·海论》所指:“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肾藏精 ,精充髓 ,髓荣脑 ,“脑为髓之海,为元神之府”“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灵枢·天年篇》说:“八十岁肺气衰 ,魄离故言善误。”相当于“心神失常”“善忘”“呆病”“痴证”及“郁证”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 ,精明之府 ,头倾视探 ,精神将夺矣。《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汉代《华佗神医秘传》4]最早正式称之为“痴呆”唐代《千金翼方》5对痴呆进行了较具体的描述:“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失前后,兴居怠惰”。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了老年期痴呆“暮年忽病忘,世间百物皆不能辨,与宾客故旧对面不相识……阅三年乃卒。”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6中首次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但查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然此症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凡此诸证,若以大惊卒恐,时偶伤心胆而至失神昏乱者,此当以速扶正气为主,宜七福饮或大补元煎主之。”至此,中医对痴呆一证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清·《辨证录》7首立“呆病门”,写道:“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能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针对上述病机,提出了“开郁逐痰,健胃通气” 治疗 大法,是对痴呆最早的专论。清人王清任在 总结 前人对脑的认识并吸收传入的西说,在《医林改错》8]中提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小儿无记性者,髓海未满;高年无记性者,髓海渐空”“脑气虚,脑缩小……”首次将本病归于脑功能的障碍。清·程杏轩《医述》9]亦云:“脑为髓海……脑髓纯者灵。杂音钝,耳目皆由以并令,放聪明焉。”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10 亦有中风后善忘之论。 痴呆最为显著也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记忆力减迟,即健忘,它的病因病机与痴呆大同小异,中医对此也有较为详细论述。如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健忘》11]中说:“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诲,实记性所凭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12中指出“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精湛而强记不忘矣,若火炎髓竭,元神渐昏,未老健忘,将成劳损也。”清·陈士铎《辨证录》7]中载:“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肾水之竭乎。”又云:“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故我们在治疗上注重 交通 心肾填精益髓之品,并运用大量的黄芪、天麻,二药具有改善及恢复语言能力和改善呆滞面容表情作用,并有较强的促进脑细胞代谢的功能。明·龚延贤在《寿世保元·健忘》13]中曰:“夫健忘者,……益主于心脾二经。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木守舍;伤脾则胃气衰惫,而疾愈深。”晋·王叔和《脉经》14]称“健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15]谓“多


忘”唐·孙思邈《千金要方》16“好忘” 有关痴呆的发病机制有:①肾精亏少:肾精不能濡养大脑,脑髓空可致神机失用。这在清·王学权所著《重庆堂随笔12]中有论述;医学心悟》17还明确指出:“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医方集解·补养之剂》18: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 ,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 ,故迷惑善忘也。②心脾两虚:气血亏损,血不养气,气不行血,血脉不畅,气滞血瘀,精气不能上荣于脑,这些在《寿世保元》13《类症治裁》11]中备较详细描述。《济生方·健忘论治》云:“夫健忘者,常常善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识不清,神官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③痰浊气滞血淤:或因七情内伤、或因外伤、或久病气血亏损、或因脏腑虚损失调等。这在《素问·八症神明篇》《灵枢·平人绝谷》《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8]中均有阐述;张仲景在《伤寒论》19]中已经认识到:“其人喜忘,必有蓄血。张景岳在《景岳全书》6中说:“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证治准绳》20云:“有病癫人,专取四七汤而愈,善痰为癫,气结痰故也”《石室秘录》21]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④肝郁克脾或胃衰土亏致清阳不能荣于脑:这在《辨证录·呆病门》7记载:“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均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肾气之衰。《景岳全书》6]中说:“血者 ,精之属也 ……盖其源源而来 ,生化于脾 ,总统于心 ,藏受于肝 ,布于肺 ,施泄于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2“脾主意一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神明被阻,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使人健忘。”如李东垣曰:“凡有此脾胃病者 ,虽不易变生他疾 ,已损天年”,“阴精所奉 ,谓脾胃既和 ,谷气上升 ,故其人寿。薛己也曾说:“胃为五脏之本源 ,人身之根蒂。”总之,中医理论对痴呆的发病机制的论述可归纳为“虚、瘀、痰”三方面,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密不可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3239daaf45b307e97197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