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采用古代历史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浪漫主义手法,以中世纪封建制度鼎盛的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五光十色的奇异图画,从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展现出了天真善良的波西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被迫害致死的故事。
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故事发展非常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罕有的巧合和怪诞的夸张。小说以巴黎群众热烈欢度愚人节为主显页开始描写,人们举起火炬,吹着各种发出奇奇怪怪声音的乐器,抬着刚评选出来的“愚人节之王”——圣母院的敲钟人丑八怪伽西莫多游行取乐。这时走来一个波西米亚姑娘,她就是小说的中心人物爱斯梅拉达,她牵着小山羊跳着优美动人的异国舞蹈。在阵阵热烈的喝彩声中,混杂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阴沉怒吼的声音:“这里头有邪法!”“这是亵渎神圣的!”虽然他嘴上这样说,但是他的心里却不这样想。他像其他人一样为爱斯梅拉达的美貌所倾倒,疯狂地爱上了她,并妄图想把她占为己有。于是他命令他的养子——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趁黑夜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抓住了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深深地爱上了他。伽西莫多被捕后判处当众受鞭笞之刑,他跪在烈日之下,又渴又热又疼痛,高喊着要喝水。市民报之以谩骂和戏弄,他的养父克洛德则在一旁淡然地看着,爱斯梅拉达却以德报怨,给他水喝,这一举动让可怜的伽西莫多感动得流下了生平的第一滴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不久,克洛德发现爱斯梅拉达心中爱慕着弗比斯,变转爱为恨。在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约会时,他悄悄跟在后面,躲藏在两人约会的饭店,用刀刺伤了情敌弗比斯,然后逃跑了。之后,他勾结法庭,反诬爱斯梅拉达勾结妖僧用魔法谋杀军官。爱斯梅拉达在严刑拷打之下不得不招供,最后被判处绞刑。小说此时已到达了高潮部分。行刑之日,伽西莫多多拳打刽子手,并将爱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上抢了下来,藏在了军警不能随意进出的“圣地”——巴黎圣母院内保护起来。于是国王路易十一决定派兵捉拿,下令三天之内将她绞死。那些曾经受过爱斯梅拉达恩惠的流浪人和乞丐们闻讯后,黑夜围攻圣母院,企图救出她。克洛德趁混乱之际,用诡计劫出爱斯梅拉达,将她带
到绞刑架前,威逼她做出选择;或是上绞刑架,或是屈从于他。遭到拒绝后,克洛德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爱斯梅拉达被送上了绞刑架。而他却站在圣母院的顶楼对着脖子上套着绞索的爱斯梅拉达发出魔鬼般的狞笑。失去爱斯梅拉达而绝望的伽西莫多,气愤填膺,将他从顶楼上推下活活摔死了。然后自己赶到坟窟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直到风化。这样的结尾最能表达出作者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以及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如果以喜剧的结尾收场的话就太不符合实际了。
小说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自己在《〈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手法,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贱对照起来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的突出某种特征,造成强烈的对照。伽西莫多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丹心地善良,行动勇敢,心灵高尚,与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的副教主克洛德恰巧形成鲜明的对照。伽西莫多一旦爱上爱斯梅拉达就真诚相待、忠贞不渝,最后抱着她的尸体自尽;而外貌风流倜傥的弗比斯队长,不仅抛弃了爱斯梅拉达和另一贵族姑娘结婚,而且成为带兵搜捕爱斯梅拉达的凶手。其实,从全文来看,与玩弄爱斯梅拉达感情的弗比斯和忘恩负义的诗人相比,一直作为最大反派出现的副教主克洛德对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反倒是真的,只是由于他所处的位置,所以他不能对此有所表达,最后在痛苦中走上了极端。
这本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它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宽宏大量一些,不要这么固执愚昧,但是这样的愿望在那个时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在当代社会,宽宏大量的人越来越少,人们的一切感情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没有人情味的社会让人感到很压抑。现在的社会,就算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能原谅。雨果先生或许早就料到会这样一句话: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宽宏大量,位于其他一切美德前列高举火炬。没有它,世人都会成为摸索着寻找上帝的瞎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2f4df880eb6294dd886c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