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3.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2022-04-05 23:1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3.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欢迎阅读!
活动课,传统节日,人教,中国,起源
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来源、习俗及其发展等,思考中国传统节日流 传的意义。

2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掌握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 3 通过信息交流,体验交流与协作的乐趣。

4 自己动手、动脑,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各传统节日的主要活动 2 难点:各传统节日的来历 三、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同学们,寒假相信大家都过得很愉快吧?寒假有一个我们中国人很重 视的传统节日,就是一一(春节),你能谈谈春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说) (春节是我们辞旧迎新的节日,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年饭,初一开始直到农历 五,小孩子们都可以拿到“利市”,大家都买新衣服穿,外地打工的人都会赶回家乡 过年等等)

(二) 1、估计小课题会有: 1 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故事。 2 各个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 3 传统节日在现在的发展情况。。

2、请按照农历时间顺序,说出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份:活明节?七月初七:七夕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冬月:冬至?腊月初八:腊八节 (三) 1、合作探究,深入研讨 第一板块:端午粽飘香 1、端午节的由来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但千白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 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 第二板块:春节知多少 1 解农历新年的意义与典故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 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传统意义上 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 初一为高潮。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 门神 2 识春节传统习俗活动

祭灶、扫尘、春联、年画、年夜饭、守岁、爆竹、拜年。

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乂称为“上元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民俗传 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乂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其中吃元宵、 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 活明节,乂叫踏背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4日至6日之间,正是看光 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看游(古代叫踏背)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活明踏宵,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5 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乂称端阳节、牛日节、 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牛日、U节,本来是U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 芷,喝雄黄洒、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蠹、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 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6 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 “团圆”。月饼,乂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 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乂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 的习俗。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中秋之夜, 人们遥望

,以纪念屈


如玉如盘的明月,思念着远在异乡的亲人。唐代诗人李白有诗《静夜思》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乂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 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 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 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 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重阳日,历来 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乂称菊花节。

9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 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乂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 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 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十十净净,还要贴门神、贴 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之夜,全家人在 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 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届于一种装饰, 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 寓意“年年有余”)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 并关上大门。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四、小结

节日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这个传 统文化余围下生活,种种民俗、节日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节日也是我们中 华民族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 族传统文化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 续去探索,去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2e7f8d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