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僧肇《不真空论》中的般若思想

2023-05-13 16:3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僧肇《不真空论》中的般若思想》,欢迎阅读!
般若,真空,思想


论僧肇《不真空论》中的般若思想

【摘要】 《不真空论》以鸠摩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为依据,关注问题,通过对六家七宗说的批判,把佛教般若学从玄学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僧肇的般若学思想体系,恢复了般若学的本来面目,进而对于以般若学取代玄学和发展玄学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不真空论》 僧肇 般若 玄学

《不真空论》以鸠摩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为依据,关注问题,通过对六家七宗说的批判,把佛教般若学从玄学中解脱出,建立了僧肇的般若学思想体系,恢复了般若学的本来面目,进而对于以般若学取代玄学和发展玄学起着重要作用。



一、僧肇的生平和著作

僧肇(384414),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三论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京兆(今陕西西安),俗姓张,出身于贫困的家庭,生活艰难,靠代人抄书度日而遍读了经史典籍,尤好《老》《庄》尝读老子《道德经》,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看到《维摩诘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遂出家为僧,成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之一、十哲之一,也被称为法中龙象解空第一。僧肇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关于僧肇的死,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被姚兴所杀。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僧肇是姚兴敬重的人物之一,不可能杀他。



僧肇著有《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和《涅槃无名论》,这四篇文章合称为《肇论》,后人研读作心得体会一篇,作为僧肇的思想总纲,称之宗本义”,列于《肇论》之首。《肇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直至今天仍有众多佛子和专家研读。

二、《不真空论》中的般若思想

僧肇的般若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一些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基础上的。僧肇所处的时代,《老》《庄》思想盛行,外来的般若思想与《老》《庄》哲学有相似之处,故魏晋时代的许多僧人都是玄学化的佛教学,他们把般若、老、庄一起谈,在思想上基本不分彼此。

1《不真空论》的核心:“

《不真空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即万物之自虚”,这是全论的纲领。不真的意思是不真”,“是事物的自性。所谓自性,并不是说万法之外还有一个实体,而是自性即在万法之中,离法即无自性。是指不离,就是在万物之中显现性空。自虚是指万物本身就是虚假不实的,不必到万物之外去寻找万物虚假的原因。即万物之自虚在本论中共出现三次:






①是以至人通神心于无穷,穷所不能滞;极耳目于视听,声色所不能制者,岂不以其即万物之自虚,故物不能累其神明者也?



②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以明夫圣人之于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哉?



③是以《成具》立强名之文,园林托指马之况。如此,则深远之言,于何而不在?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



2、对空的论证:缘起观

《不真空论》所讨论的是万物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不真空”,便是他对该问题的回答,其意思是:万物不真,故空。为什么说万物不真呢?僧肇根据佛教说来论证非无物也,物非真物。他说:



《中观》云:“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寻理即其然矣。

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故不无也。



三、佛学的独立:六家七宗的批判

六家七宗等人的般若学思想的产生,为僧肇般若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准备,僧肇的《不真空论》般若思想正是以对其批判为起点的。



1、对本无宗的批判。本无宗的创立者是道安,其基本观点是:世界万物是”,解释般若的。这显然是受玄学以无为本思想的影响。僧肇批评:



本无,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无。故非有,有即无;非无,无亦无。寻夫立文之本旨者,直以非有非真有,非无非真无耳。何必非有无此有,非无无彼无? 此直好无之谈,岂谓顺通事实,即物之情哉? 夫以物物于物,则所物而可物;以物物非物,虽物而非物。是以物不即名而就实,名不即物而履真。然则真谛独静于名教之外,岂曰文言之能辩哉?



2、对心无宗的批判。心无宗的创立者是支愍度,其基本观点是:只要主观的心有如太虚”,不受外物迁累,就是达到了般若空观的境界,至于外物是否实有,可以不去理会。心无宗看到了万物是有,但有也不真,物虚”,这也是有悖于佛教宗义的。僧肇批评说:



心无,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






3、对即色宗的批判。即色宗的创立者是支道林,其基本观点是:世界万物万象都是由因缘而起,故而没有自性,,也就是即色本空即色宗的思想与玄学独化论又有某种一致。对于即色宗”,僧肇批评说:



即色,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也。



四、对僧肇般若思想的评价

《不真空论》阐述的对象是问题。僧肇摒弃了道安的本无宗与支愍度的心无宗,主张万物的真正本质是非有非无,即万物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僧肇的《不真空论》探讨了哲学的一系列重大命题,对佛教玄学化作了批判性的总结,建立了自己的般若思想体系,将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月。

2.蔡振丰。《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中国佛教学术论典100,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3.黄百仪。《僧肇物不迁论思想研究,《中国佛教学术论典99,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4.张琨。《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世界宗教文化

5.林傅芳。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台北:《华冈佛学学报》第1卷第二,1972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e4cd7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