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产生

2023-09-16 09:16: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教的产生》,欢迎阅读!
道教,产生
三、道教的产生于发展 1、道教的产生

道教形成于中国东汉的中、后期。它是在战国以来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并且吸收了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神仙思想,掺杂了古代的阴阳五行、谶纬神学和修炼方术等,最终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宗教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尊奉为教主。道教的产生来自两个支派,一是斗米道,另一是太平道

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125-144年在位)时,张陵(即张道陵)在蜀郡鹄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所创立,后至附近青城山进一步发展。因信奉者须交纳五斗米而得名。张陵自称受太上老君之命充任“天师”,故又称“天师道”。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视《道德经》基本经典。张陵死后,由其子张衡主持传道。东汉末年,张衡之子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利用道教信仰指导行政管理。据《后汉书•刘焉传》及注记载,该道平时强调以诚信待人。如有人生病,便让病人独处净室,反省过错;首领则代病人祈祷。官府还在路边设置义舍,为往来行人免费提供食宿。同时告诫行人不可贪得无厌,如果所取食物超过自己饭量,就会遭致鬼神作祟。对于犯法的人,可以从宽三次,如不悔改,再处以刑罚。张鲁利用道教统治汉中达三十年,东汉末年才被曹操所灭五斗米道也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五斗米道处于涣散状态,一些头目在民间各自活动,没有了统一领导。

太平道创立时间与五斗米道大体同时。据《后汉书•襄楷传》及注中记载,东汉顺帝时有干吉(或说于吉),号称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太平经》),以为经典,在今山东地区开始传播太平道。又说他“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疗病”“其咒有可使神为除灾疾”等等。《太平经》仅存残本,从中得知其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灾异、鬼神等事,主要宣扬封建伦理观念,也有些是反映了劳动民众反对压榨、提倡自食其力、周济贫穷的思想。书中也尊奉老子为天神。又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至东汉灵帝时,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自称“大贤良师”,以符水咒语疗病,并且派遣弟子到四处宣传,争取了众多百姓。只十余年间,信徒达数十万,遍及青、徐、荆、扬等八州。张角利用道教把民众组织起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召,定在甲子年(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甲子日(三月初五)起义。凡起义军皆头戴黄巾,故此史称黄巾起义这次起义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而终于失败,太平道也受到沉重打击,从此只能在民间秘密流传。

2、道教的发展

①道教在两晋时期的发展及葛洪的贡献

在经过数十年的秘密流传后,无论是天师道还是太平道,社会影响不断增长,从秘密走向公开,从民间进入上层社会两个教派也逐渐合而为一了。于是道教分别在上层社会民间发展起来。在民间,道教的信众增加很快。一些农民起义军还是利用道教作号召,组织民众进行反抗斗争。例如西晋末年,蜀地的李特、李雄就是在天师道的支持下发动了流民起义。据《晋书•李雄载记》记载,李雄建立成汉政权后,便拜青城山天师道首领范长生为丞相,号称“天地太师”。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得到了江南天师道的支持。上层统治者笃信道教大多是热衷于服食丹药,追求长生不老。例如东晋哀帝就是因为吃了道士烧炼的丹药而中毒送命的。 东晋时,道士葛洪对道教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葛洪,抱朴子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炼丹术家和医学家。著有《抱朴子》。他主张,应以神仙养生为内功,以儒术应世为外功;注重把道教的神仙信仰与儒家的纲常礼教结合在一起。在《抱朴子•外篇》中,他强调教徒须以儒家的仁义忠孝作为立身之本,否则便不能成仙。他在《内篇》中主要宣扬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却病延年、消灾除祸等。其中也有对于炼丹经验总结,对古代化学的发展有一


定贡献。他还编有《肘后备急方》,为民众提供中医方药的方便,其中有对“天花”病症的世界最早记录。

南北天师道及陶弘景的影响

南北朝时,北方由于北魏太武帝等统治者的推崇,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嵩山道士寇谦之成为北方道教领袖。他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扬言要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专以礼度为首,并且传授服食、导引功夫。于是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在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天师道场,号称新天师道。后世称之为北天师道 南方,南朝庐山道士陆修静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葛玄、葛洪),成为南方道教领袖。他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道教经书,并加以整理。总共汇集了道教的经戒、符图、方药等千余卷,分为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经典,使道藏经典初具规模。他所编撰的《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最早的道藏目录。他还进一步完善道教斋戒仪范。后世称之为南天师道 南朝齐梁时,茅山道士陶弘景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陶弘景是道教重要的思想家和医学家。他以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理论为基础,同时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观点,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的儒、释、道三家合流主张,推动了道教的发展。道教信奉的神灵很多很杂,凡是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往往成为道教供奉的神祇,上至玉帝、玉皇,下至城隍、土地、门神、灶君,都是道教的神灵。面对道教神灵的混乱情况,陶弘景编撰了《真灵位业图》,对道教崇信的众神列仙们进行整理、编排,理顺它们的位次,体现了儒家强调等级差次的思想,也有助于道教的传布。 唐宋时期的发展 (兴盛。统治者)

南北天师道发展至唐宋时期,宗派的差异逐渐弥合。唐朝皇帝因与老子都姓李,更加推崇老子和道教。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要各州建观祭祀。唐玄宗时甚至规定百姓每家须藏《老子》一部;设置崇玄学,教授学生;科举考试设有道举科,专门考试道家著作。唐玄宗命人广泛搜罗民间道教经典,经过整理,首次编为“藏”,称为《开元道藏》 宋朝皇帝也崇信道教,尤以宋真宗、宋徽宗最为突出。宋徽宗甚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诏令天下求访道教仙经,校定编辑,刊行全部道藏;在科举考试中设立道学科,允许道士参加科考。对于退休官员,常常授予“提举××道观”之职,继续领取俸禄。道教的兴盛可见一斑。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崇奉和提倡先后涌现出一批道教思想家和著名道士,如唐朝的孙思邈、成玄英、吴筠等,宋朝则有陈抟、张伯瑞、陈景元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道教理论,对道教的修持礼仪以及养生、医药等多方面做出了贡献。宋代的理学实际上是儒学、佛学及道家、道教在更高水平的结合和发展。

在宋代,道教内部相继形成许多宗派,在江南有龙虎山的天师道,茅山的上清派,阁皂山的灵宝派,它们被称作三山符箓派。还有从中分化出来的神霄派、清微派、混元派、东华派、紫阳派等等。在北方,有金朝道士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以及大道教、太一道等。 ④正一道和全真道

元朝时,南方天师道统一了各教派,第38代天师张与材被朝廷授予“正一教主”称为正一道。北方的全真道也在元朝统治者支持下势力大增。从此正一道和全真道成为南北两大教派

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宣扬鬼神,注重念咒画符、驱鬼捉妖、祈福禳灾等。道士不重视遵守戒律,可以结婚。

全真道为王重阳所创立。他宣扬: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具备,即是全真。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宣传“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因此劝人同时诵读《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和《孝经》。全真道不重符箓,不事烧炼,注重钻研经典,严格遵守戒律,道士不能结婚。50年后,其弟子丘处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e3e259a6c30c2258019e5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