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蜡烛

2022-04-03 07:5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 蜡烛》,欢迎阅读!
蜡烛


3 《蜡烛》导学案 赵守祥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

二、自主学习

1、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瓦砾(wă ): 破碎的砖头瓦片。 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 jiã):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 也没有。 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fù):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 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 颤巍巍(chàn 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2、走近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

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文章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二)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3.意见综合: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归类 按内容将这些描写归类集中。如: 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3、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4、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爬” 三次写“跪”

分块品析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进一步阅读课文,探究

1、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3、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讨论明确 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教师点拨:写作特色

1 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




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 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偷袭(xí) 手臂(bâi 珍藏(cáng B.附近(fǔ) 埋葬(zàng 掩护(yǎn C.间歇(jiàn 地窖(jiào 匍匐(pú) D.瓦砾(lì) 腋窝(yâ) 僵硬(yâng 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的意思 1.精疲力竭: 2.名副其实: 3.永垂不朽: 三、阅读

(一)①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 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②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③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④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⑤“看呀!”那红军说

⑥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⑦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⑧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⑨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 )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⑩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1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jīng rǎo )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1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1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在原文括号内为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选文中两次出现“这时候”,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时候。

3.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

4.第⑦段对蜡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找出第⑨段描写老妇人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6.画曲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为什么在第12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苏联青年”

【参考答案】 一、C 二、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2.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3.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 三、(一)1Bân mú 鞠躬 2.第③段的“这时候”是指当那一连红军已经占领了那座桥,再没炮弹落在方场上的时候;第⑨段的“这时候”是指当红军战士围着坟堆静默的时候。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方面是照应上文,对烛光进一步交代,另一方面这微弱的烛光也象征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5.动词略。老妇人庄严而郑重的举动表现了她内心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6环境;勾勒出战争破坏后的景象,控诉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7.不写出姓名,揭示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情同母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dad3daad51f01dc281f1c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