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天人合一

2023-03-25 10:01: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载天人合一》,欢迎阅读!
天人合一,张载
论张载“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起点在于气的物质属性,天地万物统一于气,经过对社会人员的道德启迪,以“心统性情”和“健顺之德”作为处理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基本路径,进而将“天人合一”落实在社会道德平等性上,为“民胞物与”的普世伦理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注重道德实践从而达到社会和谐。 关键字:天人合一太虚气民胞物与 引言:

“天人合一”一直以不同的命题源远流长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同时哲学家对于它的解释思想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张载和其他学者一样,为封建伦理寻求本体根据,利用“天人合一”来建立一个思想根据。

一、天人合一的建立基础

张载“天人合一”思想起点在于气的物质属性,关于气的学说,可以说有四个要点:(1)气是无形的存在,气聚为形,气无形而可见。(2)气属于身,于心是相对的。(3)其实生命之源,而气非即生命。(4)气本于虚空,而虚空非气。总之,气是万物构成的原始材料,是从虚空中变化出来的。[1]张载的气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继承并改造,寻求和建立一种新的信仰力量以取代对佛教的信仰。

张载的气化论用气的聚散来解释物的生死变化,人和万物的构成的材料,用气来破佛老的空无,道家将虚无看作脱离气存在的至高本体,太虚和气之间是生成和被生成的关系,佛教则重本体,重本体并非不讲生成,佛教认为万物虽存在,但其本性为空,实际上仍是将物与其性相分,天与人相分。张载否定了太虚是脱离气的现实存在,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2]通过冰水的变化来解释太虚和气聚散关系从而推理出太虚并非在气之外,太虚就是气,这样真实存在的气破除了道教的虚无和佛教的不真空。

气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宇宙之间都是气,人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太虚即气,张载的提出的气说使得天人一气,天人同质。这样张载从世界的物质属性方面对“天人合一”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张载“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物质基础是人于天地万物统一由气组成,“凡可


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气聚而为万物,气散而为太虚,太虚和万物都是以气的形式存在。所以无论气的离散聚合都是表明其属性的,在这个前提下,人之间的精神感通才能成立。构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对于“天人合一”张载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心性上的“心统性情”,另一个是有关于道德上的“建顺之德”

同秉持儒家的传统,认为人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当时的人类社会不开天,如果要建立秩序或者有所需求,必须为上天立心,用张载的话来说就是“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张载所要克服的就是避免将私见凌驾于集体,主张将众人所认同的道理上升到公共的意识中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张载《西铭》中具体化,他认为天地之间。天地如同自己的父母充盈于天地之间的都是气。“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天为父地为母,气的凝聚组成了人的体态,气的本质构成了人的性情。因皆有气构成,凡人者皆为自己的同胞,君王相当于家中的长子,大臣就是家里的管家,尊敬我年高之长辈,以此达到对年长者之普遍尊重;慈爱我孤独弱小之子女,以此达到对年幼者之普遍爱抚。强调对弱者的照顾,对长者的尊重,“民胞物与”使得“天人合一”有了实践的可能性。

“天人合一”思想同样在道德上起到了约束作用,气无所不在,将天和人有机联系,上天赋予了人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3]。张载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那么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健顺之德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可以说人是道德的动物。而道德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联系与交往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方式。张载认为人都是要死的,但人在当下的时候选择道德行为就可以在当下取得永恒,在那一瞬间就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为这时可以与天地为一体,与天地同性质。但这只能是当下状态中的圣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圣人就要不断地进行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 三、“天人合一”现实意义

张载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他高度赞美了大自然的“生生之德”;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其仁爱之心就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b81739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