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安便是归处》,欢迎阅读!
心安便是归处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山中送别》,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时的作品,记录了他半官半隐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灵轨迹。对于这首诗结尾一句的理解,大多沿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的观点,认为表达的是“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的离愁别绪。把这首诗当送别诗来读并没有错,但是把“王孙归不归”仅仅理解为作者是在期待来年与朋友相聚,恐怕是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归不归”的问题,在王维的诗中反复出现,反映了过着半官半隐生活的诗人内心的巨大矛盾和痛苦。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随俗浮沉,从来没有心安理得,何处才是归处成了困扰诗人的断肠毒药。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纠结?恐怕还得从诗人思想的多样性上找原因。
首先,是因为诗人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满脑子弥漫着潜龙勿用、草生堤堰的隐遁之思,远离尘嚣是诗人内心遥远的召唤。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诗人,曾经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少年,也有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慷慨激昂;更有 “谁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万丈豪情!但是为官不易,意气风发的诗人因为张九龄被贬而受到牵连,虽然有惊无险,但也让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再加上安史之乱中任“伪官”经历,更是让他感到了世事的险恶。长期处于极度的不安与惶恐之中的诗人,自然选择了归隐山林,逃离是非之地。
面对仕途不顺,停下追逐的脚步,顺其自然,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诗人经历坎坷,但他没有像阮籍,穷路大哭那么悲观,也没有 陆游“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执着。人生有起有落,即使走到绝路,也要给自己一份希望,深受道家影响的诗人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既然现实那么多坎坷,不如给自己一点空间,让自己静一静。
诗人久居山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渴望在精神上去欲返真,抛弃自“我”,而 “坐忘”正是庄子关于精神修养的一个重要法则。求道之人不外求,晚年的诗人“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正是这种无差别对待心境的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8c6c3be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