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中 一剪梅检测试题 必修5 试题》,欢迎阅读!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中语文一剪梅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5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是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方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主旨: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就是对丈夫深切的思念。 作品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单独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2] 3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HY社HY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那么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古籍HY社HY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HY社HY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HY社HY〕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那么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缺乏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别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3] 文学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者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者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风光,而且衬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李清照 李清照(19张)
上阕一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那么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么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8c0ad0a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