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叶可否知秋

2023-01-22 01:37: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一叶可否知秋》,欢迎阅读!
知秋,一叶,可否
观一叶可否知秋

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对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

经济学一直以为自己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罗宾逊夫人)后来发现自己其实可以为提高社会福利出招(凯恩斯)再后来发现自己是研究“选择”的学问(贝克尔),并足以分析人类行为(非理性病变行为除外)经济学每一次对自身的再认识,都带来经济帝国主义意识的膨胀以及新的开疆拓土。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产物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兴起。正是因为有了宏观经济学,当时的人们才忽然“明白”了该怎么去对付经济波动和经济机。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及其发展,在当时一举消除了经济学自身的学科危机,挽救了职业经济学的声誉。

从那时起至今,70多年光阴弹指过去,经济学中几经“革命”与“反革命”,至今主流经济学仍坚定地徘徊在宏观与微观两大领域。虽然有许多经济学家反对这种宏微观分裂的局面(斯蒂格利茨)而且芝加哥的经济学家早就提出宏观经济学必须寻找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再也没有合二为一。宏观经济学的人反问道,为什么微观经济学不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还有经济学家则提出,宏观与微观作为总量与个体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从数学上的大数定律可以证明,微观潮汐变动很可能是互相抵消的,宏观经济学根本不可能寻找到微观基础。

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果甚至可能是背离的。对此,萨缪尔森在他经典的教科书上曾打过一个精辟的比方。他说,好比在一个电影院看电影,有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如果他站起来的话,他看电影的效果将会改善。因此,站起来就微观而言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大家都站起来的话,则大家看电影的效果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站着和坐着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过是徒然增加了一份“折腾”的成本而已。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在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


类似于个体最优未必是集体最优的例子有许多,最著名的是“公共地悲剧”。一块地属公共所有,大家在公共地上放羊,每个人都想,我多放一头羊,对于这么大的一块公共地来说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的,个人收入却会提高许多,于是会产生不断增加牧羊数量的冲动。这在个人是理性的,但是否会导致放羊者集体总收入的提高呢?不会的。因为唯一结果是天下大乱,这块公共地上的羊会增加到令土地无法承受的地步,集体福利也破坏殆尽。中国的草场退化、沙漠化,许多公共地的破坏,以及国有企业、银行、证券等无形公共地的破坏,可以说印证了这一点。

另一个例证是金融危机。当有人发现银行不稳,他的最佳办法就是将存款取出,以保全自己。但是否会导致全体的安全呢?恰恰相反,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话,银行就会完蛋,金融危机就会发生,个人也将受损。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有人看到本币不稳,纷纷抛售本币,购买外币,其结果是本币一落千丈,而且引发金融危机,全国人民都受损。

在北京坐车,我经常发现个体最优与集体失败的例子。前边有堵车现象,有的司机看旁边还有一条路,就闯了进去,结果这条路也被堵上,最后堵得严严实实,连清路的交警车也挤不进来。这就是个人最优让集体彻底失败。因此,我们无法从微观现象简单推导出宏观结论。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所谓“观一叶而知秋”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前段时间闹“非典”,有人看到餐饮业不好,就得出结论说对中国经济影响一定很大。但是,历史上对传染病的研究却发现,传染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甚至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不是很奇怪呢?的确奇怪。但事实上,经济学家发现,传染病使人们对未来生命保障的需求上升,直接导致储蓄率上升,而由于储蓄率上升,全社会可用于发展的资金得到增长,因此反而导致了经济增长。“非典”对中国经济影响究竟如何,不能简单地由餐饮业的损失得出宏观变坏的结论。比如,由于政府对公共健康系统的加固,很可能会提高中国人的消费信心,并且因政府抗击“非典”的有力而强化外资信心,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8a3ea4f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