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整合原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欢迎阅读!
整合原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9年6月(第3期)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53
整合原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春梅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整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有整合性的战略思维, 自觉做到善于包容、善
于统筹、善于融合; 在对政治民主化要素、利益分配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整合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整合 和谐社会 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9) 03-0053-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改革发展做出的新的指导性设计, 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但是此间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多重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凸现, 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自觉坚持整合的原则。
一、整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特定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事实上, 人类社会的一体化过程客观上要求形成社会系统中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和谐共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因为社会主义内在的价值取向, 也就本质地融入了社会整合的思想。“各尽其能”是指社会成员、群体、阶层、集团都得到平等、自由的发展权利, 能够在一个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依据各自能力实现预期追求。它只可能存在于这样的社会:社会流动机制畅通, 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与平等进入, 即能够通过“后致性规则也即通过个人的后天奋斗, 实现上升流动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开放性社会。在封闭型社会, “阶级、阶层之间等级森严, 界限十分清楚, 几乎不可逾越, 社会流动几乎等于 [1](P2)
无”, 社会个人和团体的发展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 “个人社会地
位的升降、阶层的兴衰, 主要系于国家、政府、制度 [1](P9)
和社会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后致性因素的影响扩大, 社会流动渠道开始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流动机制逐渐形成。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实现和保证的, 因为社会流动可以为社会地位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 又可以为优秀者自致性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也就是人的“各尽其能”的发展。
“各得其所”是指社会成员、群体、阶层、集团各自得到有所差别的、应当得到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只有利益分配机制合理, 才能既激发社会效率又兼顾社会公平。分配的核心在于“效率”和“公平”两尺度之间的平衡, “各得其所”内在地涉及到这两个问题。一是效率。“各得其所”就是要按自己付出的程度获得相应的利益分配, 也即按贡献分配。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体现了对社会各个阶层直接性贡献的承认, 体现了对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 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本性的, 因而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生产积极性, 激发社会效率。二是公平。“各得其所”含有依“法”行事的意思, 体现为各占其位、各取其份。利益分配的要义在于实现公平, 其公平的依据就是每位劳动者有差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简介]李春梅(1963—) , 女, 湖北人,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ccdb1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