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联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六年级关联词扩句缩句修辞手法 学习关联词的用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在一起,常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它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并列关系:指几个分句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例句:1、天安门既高大又庄严。
二. 递进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仅……也…… 要……还要……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甚至……
例句:1、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而且要锻炼好身体。
2、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三. 选择关系: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意思,表示要在这几个意思中选择一个。 例:是……还是 不是……就是…… 宁可……也不…… 或是……或是……
例句:1、你是改正错误争取做好学生,还是坚持错误不改呢? 2、小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 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3、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四.转折关系:指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跟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例:……可是…… ……却……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然而……
例句:1、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坚持锻炼。
2、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五. 假设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论出来的结果。
如: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那么…… 例句:1、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 2、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3、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么定会闯祸。 六. 因果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如: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例句:1、我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2、 由于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3、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七. 条件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
例句:1、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3、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八、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著……
例句:1、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2、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句式转换)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指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上用来表示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词语,使原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本上,更加准确、生动、鲜明。
例:春天盛开花朵。—(扩句)—生机勃勃的春天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
缩句是与扩句相反,把比较复杂的句子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的词语去掉,只保留句子最基本的成分,使句子更让人容易理解。
例:五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观看年级组足球比赛。—(缩句)—同学观看比赛。
1、小鸟唱歌。(扩句)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3、战士们守卫边疆。(扩句) 4、强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田野。(缩句) 5、一匹匹骏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飞快地奔跑。(缩句) 6、繁荣的香港是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二、“把”字句变“被”字句:
例:他关上门。—(把字句)—他把门关上了。—(被字句)—门被他关上了。
练习: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一群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2、解放军叔叔战胜了洪水。
3、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
三、反问句、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反问的形式比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双重否定句是不容质疑的。 例: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四周围黑洞洞的,不会不容易碰壁。 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变换: 1、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学习。
2、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3、我忘不了童年的一件件趣事。 4、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6、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相互转换: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4、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5、玉澜堂庭院里的海棠花开得不会不旺。6、没有一个人不说大兴安岭的景色很美。四、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改为第三人称间接转述:
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例:小明对我说:“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练习:直接叙述与间接转述相互变换。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2、小红说,她是少先队员,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3、老师告诉刘强,他曾经也犯过错,但改正了。他叫刘强也和他一样知错就改。 4、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被评为了校三好学生。”
5、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
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6、王小明对李芳说:“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鲁迅对周骅说:“我小时候的鼻子和你一样,也是又高又挺的。” 五、其他类型的转换:
1、例:家家每到这一天,门上挂菖蒲、艾草。—(改)—每到这一天,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
(1)我第四次到西湖畔,领略了一个“绿”字。
(2)妇女们在端午节前一天就把浸泡过的糯米,用一张张手掌般宽的竹叶包起来。
2、例:漓江的水真静啊!—(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真精彩啊! (2)火烧云的变化真多啊! 3、例: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改)—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不认真学习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2)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没有如此威武的革命军队。
4、开狗洞的国家是狗国。 楚国开了个狗洞让我进去。—(推)—楚国就是狗国。
(1)上等人访问上等的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的国家。 我最不中用,是下等人。 (2)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我是六年级学生。
“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有“不”去一“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语文常识 2009-06-06 14:33:14 阅读18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否定句变反问句:
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方法二:
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 即把“?”号改成“。”号第三步: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一样。 四、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练习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反问句改陈述句: 1、词语的变化。如果反问句是肯定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反问句是否定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意思改为否定意思。 2、标点的变化。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3、语气的变化,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看,海边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看,海边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二、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把人称代词 “我(们)”改为“他(她、它)”“他(她、它)们”;第二人称“你(们)”一般改为人名;
三是可以改动少量文字,有些句子中个别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他就照他的主意办吧。
三、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否定+否定=肯定”
学好一门手艺要花气力。
学好一门手艺不能不花气力。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就可以了。 如:这次考试我没考好。(陈述句) 这次考试我考得太差了!(感叹句) 再如:这朵花很美。(陈述句) 这朵花真美啊!(感叹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如:他是一个好人。
这是把一个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所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反问句就是: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同样这句话如果要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即可。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感叹句)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8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运用拟人,可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
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8.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二、 缩句。
1、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到商场买东西。 。
2、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宝贵的时间。 。 3、司令员经常检查前线战士们的战备情况。 。
4、英勇的战士们击落了敌人的两架飞机。 。 5、英姿勃勃的卫兵认真地检查过往人员的通行凶证。 。 6、成片的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
7、姐姐高兴得又蹦又跳。 。 8、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9、我激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 10、同学们的目光全都注视着讲台后面的黑板。 。 11、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 12、英雄的五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
13、工人和技术人员终于建成了横跨黄浦江的南浦大桥。 。
14、小明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三毛从军记》。 。
15、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
16、小松树已经长成这片古老的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 。
三、 把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 1、老师对我说:“学校让你明天参加小学生座谈会。”
2、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我终于看到伟大的黄河了。”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你和爸爸先吃晚饭,不用等我。”
4、王强骄傲地对我说:“我的成绩比你
好。”
5、小明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这道题我做不出。”
6、我倒了一杯茶给爷爷,爷爷夸我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7、小男孩愁眉苦脸地问我:“你能带我去找妈妈吗?” 8、小红被大家选为大队长,她走上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
9、小芳对小红说:“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吧!”
10、营业员把铅笔盒递给小明说:“这只适合你用。”
11、李小红问我:“你觉得我的舞蹈跳得怎么样?”
1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四、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 2、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 4、我们不能忘记李老师的亲切教诲。 5、谁都是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才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天空越来越灰,水越来越臭,这难道没有我们人类的责任吗? 2、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3、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4、听了战斗英雄赵五的故事,谁能不被他感动呢? 5、这张画难道算得上艺术品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b6f430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