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月满是向往,月未满是前行

2024-01-29 21:58: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月满是向往,月未满是前行》,欢迎阅读!
满是,前行,范文,作文,向往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月满是向往,月未满是前行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作文解析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

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

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 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

参考立意

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不自满,才能长久进步 修养求完美,名利懂节制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有缺陷,才会努力追求完美 长久之计,莫如求缺

优秀标题 品味遗憾的美 不完美的完美 万事只求半称心 阴晴圆缺才是人生 但愿花好,不求月圆

花好月圆古难全,半开半圆才是真 弦乐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优作欣赏

不完满也是一种圆满

人们常将“花好月圆”视作完美的人生状态,但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好的状态,两者间的差异折射出了人们对人生的不同思考。

苏子曾言:“月有阴晴圆缺”,人们都渴望完美无瑕,却又总无法避免不完美的存在。在我看来,追求完美是一种向上的生活状态,因为我们追求卓越,所以才会始终笃行不怠。而不完美却如岩石上的缝隙,我们借助它认知自我,接受不完美,学会自洽,不完美也不失为一种圆满。


人们常会惊叹或者奢求一件事物完美无瑕,会要求处事精益求精,但有时我们需要理性认识不完满并且接受不完美。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身体上的残缺是一种极大的不完美,但江梦南无数个日夜的呢喃是她对自己不完满的接受与自洽;方宇翔十几载春秋的“板凳”生活是他立于不完满的土地上开出的绝美之花。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什么叫做缺憾,什么意味着不完满,但他们并未因为这些身体上的不完满而沉沦、自我否定,他们透过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找寻到了新的使自己完满的方法,因为他们学会了接受不完美,更学会了如何成就圆满。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有时我们不仅仅需要认识与接受不完满,我们更需要不完美本身,事物本身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渠道,更是一线希望。回看中国科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现在手中握着的那些大国重器无一不是在缺憾与短板中认识差距后,坚持自我研发,突破技术难关与壁垒,一次又一次的更新迭代,在不完美中找寻变得完满的方法和机会。因为有了不足与短板,才有了继续向前的方向与跳板。不完满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们反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目前仍有缺陷到今后突破上限的机会。

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发展的过程一定是曲折的,一定是不完满的,但也没有确定的可以被称为“完美”的上限。一个成熟的个体、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在不完满中总结得失,并在一次次历练中实现不完满所指引的圆满。

但是,我们也一定不可陷入一个安于缺憾的误区,我们所谓的不完满也是一种圆满,并不代表着拥抱所有缺陷,也从不意味着安于现状,放弃蜕变。这只是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可以有缺口,我们需要客观的认知这些不足。如果它们无法改变,我们就应学会与它们共处,但如果这些不完美恰恰是一个让我们扭转不完满态势的切口,我们也理应顺势而为,这时就万万不可用“不完满也是一种圆满”来掩盖机会的流失。

当我们开始正视不完满,尊重不完满,甚至感谢不完满时,不完满也便成了一种圆满。

月满是向往,月未满是前行

人们常以“花好月圆”祝愿生活的美好,寄寓着完美和圆满之意。然而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在“月圆”与“月未圆”中体现的是人生和智慧,展现的是透彻的人生态度。

或许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与渴望,或许又因为生来就希望一切顺意一切安好的本性,因为我们对当前所处境况的不如意,所以希望生活向着圆满的方向发展;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希望不再重蹈覆辙而对圆满的企盼。因为向往,所以追求;因为期盼,所以以美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诚然,“花好月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所有故事的结局不都是大团圆,人生并不都是完美,我们也应该知道并不是一切完美才叫做人生。近日,考公考研成了大热点,人人都拼命地投身于考公考研中,为的谋求一个好学历,一份好工作,过上人们说的“完美的人生”。但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会是尽善尽美,真正完美圆满呢?然而我们在不尽如意又或者无法做到完美的有限人生中却也可以一些圆满的事情。张桂梅投身于大山中女孩的教育,身体苍老,被不断抨击是作秀,她的生活可能不圆满,可她圆满于为底层女性发声;王洛宾妻离子散,远走西部边域,他的家庭可能不圆满,可他圆满于民歌事业创作。人生未必圆满,但我们可满于自己所做的事,满于自己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也正如《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人生本就是一个看不到头的过程,我们可以学会欣赏路边的风景,而不是以一个目标为尽头。“永远在路上”的心境会让我们永远向往更远的灯塔和更辽阔的的天地,所以“花未全开月未圆”或许是一种更为持续的,循序渐近的美好状态,能锤炼出人生宁静知足的心境。鲁迅也曾说:“不自满是向上的车轮。”“月未满”有一股敦促我们向前的力量,让我们不至于好高骛远或自大自满。“不自满”的心,于个人,是看到事物的不确定性和自己无限潜能的前进动力,于社会,是直面微缝漏洞而努力调整完善,于民族,是有谦卑的向上心态,此中自有佳趣。

我们向往圆满的人生,也欣赏不圆满的常态,故有一颗始终在路上,始终向前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75bd9b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