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唐诗五首《黄鹤楼》3

2022-11-02 14:1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唐诗五首《黄鹤楼》3》,欢迎阅读!
黄鹤楼,上册,教学设计,唐诗,语文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课前播放《烟花三月》这首歌,学生欣赏。师问:这首歌让你想起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别人写李白的诗歌,说说对李白的印象。师:是啊,后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李白,却有一个人让他钦佩不已。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出示课件)

故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听了故事,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白折服。(学生读题。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图片。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

1 / 3




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2、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3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同学们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如有不能理解的,做好圈点勾画。 1)隅:角落。 2)登仙:成仙。 3)驾:乘,骑。 4)憩:休息。

5)以名楼:以(之)名楼,以,介词,用;之,指代黄鹤;名,命名。 6)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与“高标”意思相同。 7)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8)倚:靠着。 9)重檐:两层屋檐。 10)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11)霞敞:高敞。 12)形胜:山川胜迹。 13)最:最好的事物。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68a03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