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2-12-15 12:05: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欢迎阅读!
师生,和谐,建立,关系,如何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仅仅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少用命令语气,多用商量语气,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信任,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所以,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但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协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正视孩子的个性差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合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点。首先,对学生重新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水平,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个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准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个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水平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然而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四) 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与孩子之间存有着差异,也可能有的


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能够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动孩子良性发展。

(五)课堂中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协调的环境。 而且还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还能较好的满足儿童的交流欲望,使他们在交流中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许,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感,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促动和加强学习的高效率。

(六)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老师和学生在情境中活动

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3803fe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9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