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实,还是精神的现实性?(随笔)》,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实,还是精神的现实性?(随笔)
作者:余笑忠
来源:《星星·诗歌理论》2019年第02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说是有史以来最纷繁复杂的年代一点也不为过。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活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令人叹为观止,不少人时时会有跟不上趟的感觉甚至焦虑。世界的变化既让人眼花缭乱,又让人为其动荡与莫测而心怀不安。诗歌当然要关注现实,只不过“现实”二字可能要比人们之所见复杂得多。
一方面,是现世层面的现实,是日常生活的现实,是众生相;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现实,是一個个具体的人之情感、记忆、梦想。这两种现实孰轻孰重?当我们感叹置身于其中的世界瞬息万变、难以穷尽时,同样不可忽略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同样是广阔、幽微、奇妙无比的。更何况,这两种现实会交织在一起。
对现实的关注不可简化为对日常生活、对浮世万象的记录,而应该在更难以发力的地方去探寻。正如沈苇所言,要离地万里又掘地三尺地走。因此,与其强调关注现实——它在实际上往往是单向度的——不如关注精神的现实性,或者说,在赋予精神以现实性上下功夫。这才是诗人的职责所在。
越是沉湎于片面的现实越容易被现实所蒙蔽。更何况,我们的语言环境中充斥着陈词滥调,假大空盛行。诗歌要反对的就是陈词滥调,反对假大空,二手诗歌也是陈词滥调。诗歌与诗人的意义就在于捍卫语言的尊严。在这一诗歌伦理的要求下,诗人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怎样的声音才是有效的?
精神的现实性不等同于回到内心,因为诗歌本该出自内心。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说过:“诗人是这样一种人——你既不能给予他什么,也不能从他们那儿夺走什么。”因为诗人在精神世界上是自足的。不过困难的是,内心如何打通万物之间的隔膜,进而寻找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我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如何去化解种种障碍,将理智与情感、审美与道德、社会与自然之域相贯连。所谓精神的自由必须有所寄托,好的诗歌要给人如梦初醒之感。 最近,偶然读到了这样一首短诗: 你能辨识出真爱的真面目吗? 你在哭,你说你焚烧了你自己。 但你可曾想过,谁不是烟雾缭绕?
这首诗的标题是《日落有时看起来肖似日出》,标题与短诗之间互为映照,互为生发,令人惊叹。难以想象的是,诗的作者竟然是古波斯诗人鲁米。时间在这首诗面前是无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f876c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