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性别方言

2022-04-17 12:28: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性别方言》,欢迎阅读!
浅析,方言,性别
浅析性别方言产生的原因

摘要:性别方言(sex dialect),又称性别语言差异( genderlect difference), 是指男女两性由于在生理上的差别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差异产生的对语言的不同使用。性别方言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各地性别方言的产生都是由两性的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引起的。本文从生理和社会两个层次进一步探讨了性别方言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性别方言,原因,生理,社会

性别方言(sex dialect),又称性别语言差异( genderlect difference), 是指男女两性由于在生理上的差别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差异产生的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性别方言的差异无处不在。比如,男女在说话时的语速、提问方式,对不同字眼的发音及偏好,都有所不同。从发音看, 男性发音上也不太追求标准发音, 男性的发音不如女性准确。例如, h开头的词,h〕的音经常被男人省去, home变成了omehall 变成了all在澳大利亚的悉尼, 许多男人会把辅音〔θ〕说成〔f, 例如 thing被读成〔fiη。从词汇上看,男女使用的词汇及描述男女相关的词汇不同。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西印第安的男女两性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男女绝不使用对方的语言。[1]

性别方言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多样的。俄语、法语等,有阳性和阴性之分。在英语和汉语中人们分别使用“heshe”和“他”“她”来表示两性,并不使用同一词来表示。但是,无论世界各地的性别方言的以何种形式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只有两个:两性的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一、生理性别原因

生理性别又称生物性别(biolog-ical sex), 指男女在生物学或解剖学上的区别。根据解剖学理论, 女性在后脑勺的左半球上的语言中枢器器比男性要发达, 所以多数女性在语言天赋上比男性强一些, 同时女性在掌握语言能力上较男性, 语言反应比较敏捷, 在言语交流中显得更具流畅性、情感性, 语言丰富多样, 充满感情色彩, 而男性在言语表达上逻辑性和哲理性较强,语言朴实平坦。另外由于声带的长短原因, 男性和女性在发音时的最低共振频率也有差异, 通常男性平

[2] 均为 500赫兹, 女人最低共振频率为 727 赫兹, 这就会产生不同的语音语调。

二、社会原因


1.社会分工导致男女地位的差异

社会分工是引起男女社会角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社会角色的差异就必然导致语言差异。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差异, 男性往往处于强势、支配的地位, 而女性则处于弱势、受支配的地位。这种“权势”差异是产生性别语言差异根本原因之一。处于强势地位的男性在两性言语交际中常常占统治地位, 控制话题,习惯打断对方的谈话, 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与自信。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则显得被动、沉默、甚至贬低自己。如果女性使用与男性相同的词语, 会被认为不符合传统女性审美标准, 缺乏女人味。

回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可以看见性别曾经起很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分工,就有其浓重的性别色彩。“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出现,也正是由于性别的社会角色变化而致。人类历史 ,匆匆的“母系社会”之后,便是漫长的“父系社会,女性在享受了暂短的统治特权之后,就一直生活在男性的统治之下,由此而产生的“男尊女卑”之风很自然地影响了语言的发展。有着浓重的“男尊女卑”倾向的语言,便是漫长的“父系社会”的产物之一。汉语最早的书面文字——甲骨文产生于殷商时期,自书面语产生开始时,中国就已经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因而,在汉语中,语言的性别倾向很明显。以人称代词为例,人们常用的“他”和“她”,其实是两个很有趣的字眼。乍看之一,二者等同,在语法、语意上并无大的区别。仔细琢磨之下,“他”和“她”,其实具有“男尊女卑”的语言倾向。从古代汉语的构成角度研究“他”意指“人也”而“女”意指“女也”。那么隐含的含义是女不等于人,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称代词产生的时期,女性地位十分低下。这一切正是由社会分工的不同直接的影响了两性地位的不同,从而间接影响了两性语言的不同。

2.约定俗成的男女性格原型

性别原型即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及行为方式的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也就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其性别角色的的期望。[3]这种期望是在特定时代由社会大众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人类历史时期的文化沉淀约定俗成的,构成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构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人自觉地或被迫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既定的性别原型靠拢。我们简单用社会语言来概括就是“男性就应该是男性的样,女性就应该是女


性的样” 社会期望。这种期望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不同时期男女的性别原型是有差异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儒家所倡导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便是对古代女性性别原型的一个方面概括。因而在古代,一般人喜欢用“小家碧玉”“淑女”“小女子”等词形容女性,而少用“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等词来形容女性。与之相反,儒家提倡男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克己复礼已为人仁,因而多用“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大丈夫”“仁义之士”等词形容男子。

到了近现代,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及自身认识思想的提高,中国的性别原型发生了很大改变。“帅”“酷”“学识渊博”“勇敢”等形容男子的词也开始用来形容女子。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的一些男尊女卑思想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总体而言, 男性的性别原型比较偏向于勇敢、刚强、率直、责任、积极主动等, 而女性比较偏向于温柔、含蓄、文静等。这些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人们自主地使用符合自己性别特点的语言,形成了与自已性别相适应的受文化影响的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等性格原型。

总而言之,任何民族或地域的性别方言总是在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

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生理因素是先天性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时代同一种族的人的生理表现则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它对性别方言的影响相对而言也较为稳定。社会文化因素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运动的、变化着的。每一时期社会化的不同,则更为强烈的、直接的影响性别方言,致使性别方言具有时代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研究性别方言的时候必须将它置放到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深层剖析特定时期内性别方言产生的文化源头。

参考文献:

[1] 王芳 英语中两性语言差异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J] 湖北师范学院

学报,20011

[2] 肖建安 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语体形成的影响[J] 河南大学

学报,20007

[3] 乔春华 性别方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

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f105eb102de2bd960588c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