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怡然自得的韦应物》,欢迎阅读!
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中唐诗
人韦应物一生创作颇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 有着追求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但他一世为官,在这种 出仕与入仕的两难中,我们透过《滁州西涧》这首诗的赏析可以看到原来韦应物 是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人。
最近在讲授《滁州西涧》这首七言绝句时,同学们纷纷被那&dquo;春潮带雨 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所吸引,拍案叫绝。那么,写出这样如诗如 画的佳句之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怀和人生境界呢 ?我们透过诗人的诗作和生平的 分析将看到一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中唐诗人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 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 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
创作也从此开始了。从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 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 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后人每以王孟 韦柳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其田园诗对社会离乱、 民生疾苦也时有反映,态度鲜明,情真意切。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 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 ,孤寂低沉。韦应物的诗各体俱长, 白居易
称:&Idquo;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 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他的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 言简洁朴素,但亦有?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
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 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散文
仅存一篇。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其诗作末两句 常以飞转流动之势 ,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可谓诗中有画 ,景中寓情。
10卷本《韦苏州集》。
1 / 6
这样的一个诗人在仕途为官和追求幽居山林、 享受自然之美之间寻找到了一 种最佳的心理境界一一随缘自适、怡然自得。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大体诗意是 :我非 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 ,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 , 不断 传来黄鹂鸟的叫声 ,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 ,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 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 ,已没有人渡河 ,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这首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公元 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 安徽滁州市市区 , 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暮春幽静景象 以及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 , 借景述意 , 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 , 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 , 而其胸襟恬淡 , 情怀忧 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这首诗分别从&dquo;涧边”和&1 dquo;涧中”着笔,绘影绘声, 优美如画 , 是历代公认的山水诗名篇。 “ 独怜幽草涧边生 , 上有黄鹂深树鸣。 ”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 草萋萋。幽草 ,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 ,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 ,那自甘寂寞、不 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 ,“ 独怜 ” 二字, 感情色彩至为浓郁 , 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
有&dquo;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 写静; 次句, 则写动。莺啼婉啭 , 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 寂和悠闲 , 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 “ 上 ”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 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 , 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 , 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 衍:&Idquo;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 春雨淅沥 , 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 , 本来就荒凉冷漠 , 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 只有空舟随波浮动。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 未免有些荒凉 , 但用一 “ 自 ” 字, 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 “ 自 ” 字。 “ 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Idquo;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 这类&dquo;自 ”字皆可释为 &dquo;自在”“自然 ”之 意, 含有 “ 自我欣赏 ” 、 “ 自我怜爱 ” 的意蕴。 “ 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 很精当。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构成典型环境 , 与下文形成因果关 系;&Idquo;急”与&dquo;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 心的情感意识 ,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 ,状出难写之景 ,达出难言 之情。全诗即景会心,借景述意,在幽草黄鹂、晚雨野渡的 &dquo;画意”
中,融进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体验。
2 /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743c03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