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2022-11-18 22:1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诗,初探,特色,语言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都是爱情诗,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本文就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作一初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诗 语言特色 诗词

一、

重旨复义”,是指诗词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纵观李商隐的诗词,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特别是要借物象来显示心象,这样,靠一般的、比较明显的比喻就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因此,他常常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象征与比兴融合起来。他的无题诗运用这种以比兴象征托寓的手法最为纯熟。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典较多,内容太深,以致含义模糊,举居中的颔联和颈联为例: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庄生:是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人迷惘,诗人又非常思念妻子,于是,便像庄周梦幻为蝴蝶那样,弄不清是自己梦见妻子,还是妻子梦见自己,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为国事君前剖心肝”,九重黯已隔”;想追求深挚的友谊,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他的种种理想无疑都是没有达成的,也只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于哀怨凄断的诗歌中,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人生悲慨。



再看颈联,“沧海:写瑟声之清寥悲苦,诗人联想到王氏死后,自己也就会形单影只,不禁泪水长流,“月明便暗示泪珠大滴而圆莹。另外,诗人出身在一个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的寒素之家,早岁丧父,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挣扎奋斗,时时感到一身之孤孑。再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热望和追求,一生的努力奋斗,现在只剩下飘渺迷离而又刻骨铭心的怀思了。这又可以看作是他的迷惘幻灭之慨。



这两联都可以做如上多方面的阐释,因此展现了蕴藉含蓄的旨意,让读者深感诗词意境迷茫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李商隐语言运用之高超。



二、




即诗句应该独拔卓绝”,篇中有警策或形象鲜明的、特出的字句。李商隐的诗词中,有很多秀句,皆词句清俊、形象真切、感情真挚、议论精警。《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是扣住离别写相思的。首联第一句,乍看之下像

是平常之语,但却是千锤百炼而入纯青的秀句。诗人化别易别易难”,是他对聚合离散的情感体验的深刻体现。别易”,如果不是意外而别或别后可经常会见的,那么就是两情是不深挚的;若情挚意深,则别时依依难舍,难解难分,别又何能”?颔联是全篇的警策,它的两句诗都是秀句。其中谐音,是说相思之情未有尽期,就像春蚕,不断地吐丝,直到死了才算完结。语意双关,比喻贴切。一样,也用得十分巧妙。是烛泪,但又暗拟人泪,喻相思之泪,从而使人体会到彻夜相思的苦味。



三、

凄惋。是指在李商隐的诗中,贯注着一种深刻的悲剧意识,一种身处衰世者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忧伤与哀感。这跟时代社会的悲剧,诗人自身的悲剧境遇、性格、心理密切相关。李商隐一生,寄人篱下,在命运的抗争中屡遭失败,加之晚唐衰亡破落的社会现实,三十多年中家中亲人丧逝殆尽,故他常叹有才无命,有着很强的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悲观命运意识。这种悲观命运感支配着他,使他对人生的许多方面都怀着很深的悲慨。表现在其诗作中,所写的几乎全是无望的爱情,的恋爱对象似乎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女子。如 《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来写远别之情,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然后再将梦中和梦后、实境和梦境糅合在一起描写,不但暗透远别是入梦之由,梦的内容也不离远别”,而且还着意渲染了梦醒时的迷离恍惚、真幻莫辨、孤寂凄清和强烈的思念,最后才点明已隔蓬山、更复远别之恨。



四、

悲艳。以艳为美,以丽为美,“风容色泽,轻浅纤微”,是晚唐体独有的特点,李商隐作为晚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其诗作自然也有富丽精工的一面。虽然在李商隐年轻时,由于社会政治原因,写作过少量轻薄浮艳的应酬诗和艳体诗,但在其无题诗中,“主要的还是和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正如中所述,“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他往往将悲剧性情致倾于朦胧瑰丽的诗境之中,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悲艳之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6976a6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