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 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欢迎阅读!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 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2015年第3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前后,康熙帝在畅春园附近赐给时年三十岁的皇四子胤禛一块地,让他建造自己的花园。因为花园在康熙帝经常居住的畅春园附近,所以皇四子胤禛非常重视,他在园林的设计建造上花费了大量心血。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己未,皇四子多罗贝勒胤禛恭请上幸花园进宴”。十一月己未即十一月十一日(公元1707 年12 月4 日),当时康熙皇帝刚从热河狩猎后回驻畅春园半个多月。可见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圆明园已经初具规模。
康熙四十八年(1709),花园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康熙帝御题“圆明园”三字匾额,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从此,这座日后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圆明园。
关于圆明园的含义,雍正皇帝在后来解释说:圆明二字取自儒家经典《中庸》之中“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一句,寄托着康熙帝的政治期望,希望做皇帝要明智洞察,谨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圆”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是康熙帝对于后世帝王的鼓励。另外,“圆明”还是雍正自皇子时期起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由此可见,也许“圆明”二字一直都是雍正自己的政治理想,至于这是不是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对他的期望,那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胤禛作为皇子时的诗集《雍邸集》记载,皇子时期的圆明园共有“园景十二咏”。
在《世宗宪皇帝御制诗文集》七卷中,“园景十二咏”诗同《皇父御极之六十年》一起编在第六卷中。大约成诗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十二咏”之目分别是:深柳读书堂、竹子院、梧桐院、葡萄院、桃花坞、耕织轩、菜圃、牡丹台、金鱼池、壶中天、涧阁、莲花池。
古代文人是如何品沉香的?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兴起于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辨识百草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盛于唐宋,衰于清代。即便是衰于清代,“书香世家”“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典故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在卷帙浩繁的历史长河中,香从最初的驱蚊祭祀功能发展到文人雅士把玩清谈的“香道”,和茶道诗书字画禅印琴共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
品香是香文化中集中展示香文化视觉、嗅觉、味觉的顶级盛宴,是香文化的精粹,集中展示了香的馥郁幽然。香的种类丰富,不同的香有不同的味道、温度、性情。
沉香,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
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
说到品香,沉香固然要好,香具也历来讲究。品香所需工具繁琐,流程有严格要求。常见的道具宋代“七件套”有香夹、香压、香篆、尘扫、香匙、香锥、香箸。
品香的流程如下:
1. 香主、香厨、香女依次入香席。物件依次由香女摆开。
2. 开席的日子也很有讲究,并不是随时随地可开,如春分、秋分等四时节气往往是开席的好日子,香主约三两好友前来品香。不同时节闻不同的香也是有讲究的。
3. 香主开席,讲明今日品香为何香,此香何年何月何地得来。然后吩咐香厨取哪几种香料各多少克重,犹如请客吃饭报菜名一样,受邀宾客多半也是行家里手自然明白此次所品之香价格几何,下次请客品香也应所费同值。
4. 香主只须开口讲明所需火候到哪一步,香厨仅凭经验就可以掌控到需要的温度,并不需要温度计这样的舶来物,几千年前的古人品香的技艺当真是炉火纯青。每一块沉香在它生成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环境际遇,因此气味也不尽相同,有花香、果香,可甜美、淡雅,每一种香在初、中、尾三段味阶上,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在温度变化的激发下更是百变多姿。5. 香厨将配比制好的香交由香女,香女一手持炉底托起香杯,一手稍握轻罩杯体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依次展示给一桌诸君,让诸君慢慢地品闻,观其颜色、形式、香味,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在古代,品香多是文人墨客才享受得起的雅事,他们品香完毕往往还要作诗一首表达对香的神往,对香主的赞美,这亦是历史上不少唱和文集的由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525a3c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