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纤足和绣花鞋

2023-02-28 06:3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清小说中的纤足和绣花鞋》,欢迎阅读!
绣花鞋,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中的纤足和绣花鞋 作者:张国风

女子的纤足和绣花鞋早就引起了文学家、尤其是小说家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背后, 便是千百年的封建社会性压抑、性神秘、性变态的文化背景。一面是礼义之邦,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还可以加上一句“非礼勿想”); 一面是三宫六院, 娶妾携妓, 春画淫书在地下的流行。

陶渊明有一首《闲情赋》, 赋中说, 为了接近心上人, “愿在衣而为领”, “愿在裳而为带”, “愿在发而为泽”, “愿在眉而为黛”, “愿在莞而为席”, “愿在丝而为履”, “愿在昼而为影”, “愿在夜而为烛”, “愿在竹而为扇”, “愿在木而为桐”。这些浮想联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要贴近女子的身体, 已经超出精神的追求, 难怪昭明太子要遗憾, 指其为“白璧微瑕”陶渊明是性情中人, 昭明太子是一位拘谨的人, 自然理解不了。《闲情赋》里这一大堆的“胡思乱想”中, 便有“愿在丝而为履”一条。这是注意到女子的脚了。诗人希望变成女子的鞋, 目的当然是贴住玉趾, “一近芳泽”。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有“绣履娇行缓, 花筵笑上迟”之句; 大历时, 夏侯审《咏被中睡鞋》云: “云里蟾钩落凤窝, 玉郎沉醉也摩挲。”杜牧《咏袜》则有“钿尺裁量减四分, 纤纤玉笋裹轻云”之咏。真是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如果弗洛伊德生前知道, 必定会把这些诗赋作为潜意识的范例写进他的大作。

时代不同, 审美的眼光和标准也不同。明清时代, 一个女子的美不美, 那双脚非常重要。因为有这种风气, 所以明清的小说, 尤其是通俗白话小说, 都注意到了女子的纤足和绣花鞋。脚好像是越小越美, 越能讨男人的喜欢。而“大脚婆”则是骂人的话。如果明清两代也要选美, 那现在的世界小姐都要落选。《儒林外史》中那个被讽刺的媒婆, 她的绰号就叫“沈大脚”。连阿Q种没有社会地位的农村雇工, 都嫌吴妈的脚大。《金瓶梅》里的潘金莲, 那“金莲”便是指脚。宋惠莲本名宋金莲, 脚比潘金莲还小, 光凭这一点便可以傲视群芳。潘金莲一出场, 作者便介绍: “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天启、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有批云: “是祸根。”可见一双小脚是多么重要。成亦金莲, 败亦金莲。小脚并非天生, 而是缠出来的, 所以大脚又叫“天足”。缠脚很麻烦, 也很痛苦, 民间有“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的俗谚。现在的人大概无法体会那种痛苦, 这或许是美的代价吧。缠脚的陋习是孙中山革命以后废除的, 很多老一辈的妇女因此而感激孙中山。西门庆娶孟玉楼, 媒婆薛嫂领着去相看。小说里有一段有关孟玉楼外貌的描写, 其中特意点到: “裙下映一对金莲小脚, 果然周正堪怜。”三人有话没话地聊了一会儿, “慌的薛嫂向前用手掀起妇人裙子来, 裙边露出一对刚三寸恰半叉, 一对尖尖金莲脚来, 穿着大红遍地金云头白绫高底鞋儿, 与西门庆瞧”。或许是怕西门庆看不清, 不放心, 耳听是虚, 眼见是实, 所以掀起裙子,看看脚是真小还是假小。西门庆看了, “满心欢喜”。翟管家要物色一个二房, 西门庆通过冯妈, 找到了韩道国和王六儿的女儿韩爱姐。冯妈介绍韩爱姐的情况时, 特意指出: “缠得两只脚儿一些些。”“一些些”就是一点点()。春梅当了守备夫人, 好不气派, 她去给昔日的主人兼死党潘金莲上坟, 作者对她有一番描写, 其中少不了要提到她的脚: “翠纹裙, 映金莲小。行动处, 胸前摇响玉叮当。”第一回, 写潘金莲“每日打发武大出门, 只在帘子下磕瓜子儿, 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做露出来。勾引的这伙人日逐在门前, 弹胡博词, 叉儿难, 口里油似滑言语, 无般不说出来”。三寸金莲是挡不住的诱惑。


第九回, 潘金莲与吴、李、孟、孙诸妻妾见面, 一一看去, 看到孟玉楼, 便特别注意到孟的一双小脚: “惟裙下双弯金莲, 无大小之分。”这双小脚, 便可以和潘金莲媲美。西门庆和潘金莲寻欢作乐, “少顷, 西门庆又脱下他一只绣花鞋儿, 擎在手内, 放一杯酒在内, 吃鞋杯耍子。妇人道: 奴家好小脚儿。官人休要笑话”。现在看来真是变态, 叫人恶心, 但在明清两代, 那是时尚。

宋惠莲的脚比潘金莲还小, 作者一再提醒这一点。“这个老婆属马的, 小金莲两岁。„„比金莲脚还小些儿”。西门庆对宋说: “谁知你比你五娘脚儿还小。”宋回答说: “拿甚么比他。昨日我拿他的鞋略试了试, 还套着我的鞋穿。倒也不在乎大小, 只是鞋样子周正才好。”把外面偷听的潘金莲气个半死。比谁长得漂亮, 脚的大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秋菊在藏春坞翻到一只绣花鞋, 本是宋惠莲的鞋, 西门庆藏在那里, 用纸小心包着。秋菊以为是潘金莲所丢失的那只鞋。潘金莲“登在脚上,试了试, 寻出来这一只比旧鞋略紧些, 方知是来旺儿媳妇子的鞋, 不知几时与了贼强人, 不敢拿到屋里, 悄悄藏放在那里。不想又被奴才翻出来”。潘金莲把宋的鞋赏给秋菊去穿, 秋菊说: “娘这个鞋, 只好盛我一个脚指头儿罢了。”玉箫说, 宋惠莲怕地下有泥, “套着五娘的鞋穿着哩”。金莲说: “他昨日问我讨了一双鞋, 谁知成精的狗肉他套着穿。”西门庆和宋惠莲在藏春坞私通, 宋惠莲对西门庆说: “冷合合的,睡了罢, 怎的只顾端详我的脚, 怎的你看过那小脚儿的来? ”西门庆和潘金莲聊起蒋竹山的为人, 潘说: “我见他且是谦恭礼体儿的, 见了人把头儿低着, 可怜见儿的。”西门庆说: “你看不出他, 你说他低着头儿,他专一看你的脚! ”看来, 女子的美, 脚是一个看点。

写李桂姐的小脚是“刚半叉, 恰三寸, 好锥靶, 赛藕芽, 步香尘, 舞翠盘, 千人爱, 万人贪, 只小小金莲”。潘金莲为了讨西门庆的喜欢, 主动把春梅献出去, “一力抬举他起来, 不令他上锅抹灶, 只叫他在房中铺床叠被, 递茶水。衣服首饰, 拣心爱的与他。缠的脚小小的”。 写李瓶儿的灵床, 特意点出: “下边放着他的一对小小金莲。”看来, 确是西门庆难忘之物。 郑爱月等妓女到西门庆家祝寿, 吴月娘说郑爱月“可倒好个身段儿”。“那潘金莲且只顾揭起他裙子, 撮弄他的脚看。说道你每这里边的样子, 只是恁直尖了, 不相俺外边的样子 。俺外边尖底停匀, 你里边的后跟子大”。小脚和小脚, 造型不一样。

来爵两口儿投靠西门庆, 那来爵儿媳妇来见月娘, 月娘打量她的穿着打扮, 注意到她“缠的两只好小脚的”。看来, 这脚是聘人时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金瓶梅》之留心于三寸金莲, 不但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病态时尚,而且在小说的结构中加以巧妙的利用。特别是在潘金莲与宋惠莲争宠的故事中, 三寸金莲, 其作用一似《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之珍珠衫、《桃花扇》中侯朝宗送给李香君的那把扇子。小小一只绣花鞋, 写出潘金莲、西门庆、宋惠莲、陈经济、小铁棍、来昭妻一系列的人物, 笔下生花, 如火如荼, 风波顿起, 馀波荡漾。正如张竹坡所说: “因潘金莲生一宋金莲, 又因潘金莲之遗失金莲, 引出宋金莲之遗下金莲。潘金莲遗失金莲, 入陈经济手。宋金莲遗下金莲, 为西门庆所收。则西门庆解潘金莲之金莲以与经济, 经济乃得金莲。宋金莲自解其金莲以与西门庆,而乃留为潘金莲快志之地。遂致失一金, 且因既失复还之金莲, 引出新做之金莲。因金莲新做一金莲, 遂使玉楼亦做一金莲, 瓶儿亦


做一金莲。今此回春梅亦做一金莲, 见得数人呼吸相通, 一鼻孔出气, 不谓一金莲之鞋, 生出两回无穷文字。”宋惠莲已死, 而且死得很惨, 但是, 潘金莲依然馀恨未消, 要把西门庆所偷偷保存的宋鞋刀劈斧剁: “秋菊拿着鞋就往外走, 被妇人又叫回来。分付取刀来, 等我把淫妇剁做几截子, 掠到毛司里去, 叫贼淫妇阴山背后, 永世不得超生。因向西门庆道:‘你看着越心疼, 我越发偏剁个样儿你瞧。’”像潘金莲这样嫉妒的女人确实非常可怕。小小金莲, 便生出无数波澜。曲折之中, 一时便有无数金莲。潘的淫荡无耻, 潘对宋的嫉恨, 经济的勾搭潘金莲, 秋菊的拙笨窝囊, 西门庆的尴尬, 小铁棍的无辜, 来昭妻的心疼儿子并痛恨金莲, 均借着这一只小小金莲而跃然纸上。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关系也借着这一只金莲展现出来。

文言小说之留心女子的脚和鞋, 不亚于白话小说。我们读《聊斋志异》, 看蒲松龄之喜欢纤足, 念念不忘, 亦无须讳言。《莲香》中的李氏,投胎而为燕儿以后, 发现脚变大了, “鞋小于足者盈寸”, “把履号咷”, 怕桑生看不上她了。《聂小倩》一篇, 连聂小倩这样一位侠义人物,居然也是小脚: “肌映流霞, 足翘细笋, 白昼端相, 娇艳尤绝”, 不知道是否会影响飞檐走壁。电视上说, 最近某国有专门的女子高跟鞋赛跑比赛。当然, 那还是大脚。如果是小脚加高跟鞋, 那必定是另一种比赛结果。《连琐》一篇, 杨于畏与连琐相会, 杨特意“欲视其裙下双钩”, 把玩连琐的绣花鞋。《织成》一篇, 柳生酒醒, “见满船皆佳丽”。织成出来时,柳生躺着, 他首先注意到的, 便是“翠袜紫鞋, 细瘦如指”, “心好之, 隐以齿啮其袜”, 爱而不嫌其臭。《阿宝》一篇, 写孙子楚追求阿宝, 一定要阿宝给他一只绣花鞋作为“信誓物”。后来, 阿宝的父亲顾虑“择数年得婿若此, 恐将为显者笑”。但阿宝“以履故, 矢不他”。可见, 那只鞋是多么重要。《胭脂》一篇, 爱情加公案。胭脂的那只绣花鞋在结构上起了很大作用。宿介死皮赖脸地抢走了胭脂的绣花鞋。胭脂误以为来人是鄂生, 她严肃地表示: “君如负心, 但有一死! ”宿介慌乱之中将鞋失落, 又被无赖毛大拾去。毛大想以鞋讹诈胭脂, 结果骗奸未遂, 将卞牛医杀死, 而将绣花鞋丢在了卞家, 胭脂因此而以为凶手是鄂生。而《胭脂》一篇对绣花鞋的利用, 早有《泾林续记》中《张荩》一篇创新在先。富家子弟张荩, 偶见楼上美人, 以同心方胜投之, 而美人则报以绣花鞋。谁知绣花鞋让卖花媪的儿子拣去, 冒名顶替, 前去赴约, 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的曲折, 酿成一桩冤假错案。冯梦龙又将其改编为《醒世恒言》中的《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一只绣花鞋, 闹得风风雨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4d84c0ed630b1c58eeb5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