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同源悟诗境 小池荡漾学子情

2023-01-22 21:3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画同源悟诗境 小池荡漾学子情》,欢迎阅读!
小池,同源,学子,荡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画同源悟诗境 小池荡漾学子情

作者:孙燕玲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06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则要加个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诗的话语风格与今人的表达习惯相去甚远,而很多古诗教学都着力于诗义的疏通,却并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在《小池》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诗画同源的理论,引导学生通过两“hua”小池,走人文本,再现画面,体会情感。 一、案例描述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这首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里,快乐的夏天专题栏《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诗画同源的理论,引导学“hua”小池。

1.“hua”小池:观之以目知其意

所谓“hua”小池,此处说的是小池。话,说话也。在本课教学中,我一改过去逐字理解、逐环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认读生字、初读古诗之后,我就大胆地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描画诗中景物,此所谓小池。

师(缓缓地引导):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请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应该画些什么景物?

学生略加思索,有三两个人举起了小手。 1:老师。我想画一个池塘。 2:我想画蜻蜓和荷叶。

师(趁势启发):你准备把蜻蜓画在什么地方呢? 生:画在荷叶的尖儿上。

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启发,纷纷说道:还要画树阴树阴要照到水面上,因为诗里说阴照水爱晴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小池、树阴、小荷、蜻蜓,学生已经依靠自读自悟,——“来了。

在这里,教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引导,丝丝缕缕都牵动着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以外显的语言表现出来。 2.“hua”小池:观之以心入其境

hua小池指的是小池,即以小池为画题,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心中的小池图真正地在纸上描画出来。

小池的活动之后,我趁热打铁,追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表现都非常棒……们愿不愿意把刚才用语言描画出的小池,现在用笔把它画出来?我的话刚一出口,学生就一扫刚才的害羞之情,兴奋地喊道:愿意!

因为有了小池的基础,学生作起画来,已经没有了理解上的障碍。不大工夫,小小的泉眼、细细的水流、浓密的树阴、尖尖的荷叶以及轻盈的蜻蜓都已经跃然纸上了。孩子们的绘画水平高低不同,但那份投入劲儿可不差分毫。稚嫩的笔法勾勒出的却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意境之美,那是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悄然喜悦,那是他们心中的小池。 二、分析反思

从语言到图画,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那些看似没有温度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纷纷鲜活起来——小池变得富有生机;泉眼中不停歇地涌动着清泉;树阴爱怜地欣赏着自己的倒影;小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蜻蜓就那么惬意地立在荷叶尖上,悠然地欣赏着初夏的美……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如此生动的画面时,学生已身临其境,妙不可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诗画同源的理论,两“hua”小池,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1.自得诗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同样应该重体验领悟,而轻概括分析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就《小池》一诗而言,许多学生在课前就已经熟读成诵了,更有许多学生积累的何止这一首诗,有的是十几首,有的是几十首,甚至上百首,这些都是他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话语权充分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用语言描绘诗意,再现诗境,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描绘中,再次体会古诗充满情趣的画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180e1c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