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第9课 劝学》,欢迎阅读!
《劝学》最新教案
一、导入新课: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会读书迟。”这首《劝学》诗鼓励人们读书应当珍惜光阴,勤奋刻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名篇《劝学》,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劝学” 的。
二、相关介绍: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专心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思想。他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效法后王”,主张用礼、法、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其学说对后世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后来都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共有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善用排比和比喻。《劝学》是《荀子》中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关于标题
《劝学》中的“劝”为“劝勉、鼓励”之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勉励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课文探究:
问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怎样看待学习的? 明确:他们认为,“学不可以已”。 问2: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明确: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为什么不能停止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文章的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2段)
问3:本段中哪一句直接在谈“学习”?
明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问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一个人广博地学习并且用所学去省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变得头脑睿智、行为不犯错。 问5: 本段还写了哪些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
明确: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绳木则直、砺金则利。 问6:这些生活现象与“学习”之间有相似性吗? 明确:有。
问7:这些现象与“学习”之间有怎样的相似性?
明确:1、经提炼后,靛青的颜色要比蓼蓝深;2、经降温后,冰的温度要比水寒冷;
3、经火烤后,木材可做成车轮; 4、经墨线比量后,木材可变得笔直; 5、经一番磨砺后,金属刀剑可变得锋利。 可见,经过一定的改造,事物可以得到提高。
同样,经过一番学习和反省后,人的学识、品行也会有很大提升。 【小结】第2段写学习的意义——改变自我、提高自我。
(学生齐读第3段)
问8:本段中哪一句直接在谈“学习”?
明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问9:这句话怎么讲?
明确: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作者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学习很重要。 问10:本段又写了哪些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
明确: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问11:这些生活现象与“学习”之间有相似性吗?
明确:1、登高眺远,所见甚广——身高矮;2、登高而招,远者能见——臂展短;
3、顺风而呼,听者清晰——音量小;4、借助车马,可达千里——不善走; 5、借助舟楫,可渡江河——不能游。
总之,人可以借助外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同样,人不是也可借助学习来弥补自身学识、品行方面的缺憾,走向成功吗? 问12:“君子”与常人的区别在哪?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问13:这两句如何讲呢?
明确:君子的资质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学习来成就自我罢了。 【小结】第3段写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成就自我。
(学生齐读第4段)
问14:本段从几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明确:抓关键字词和论述角度可分3个方面。 问15:具体是哪三个方面? 明确:
1、“积”与“不积”。
作者首先正面论述,从“积土”“积水”“积善”三个方面谈积累的作用,推而广之,学习上的成就不也是不断积累而成的吗?接着从反面论述,从“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方面说明不积累就达不到远大的目标。一正一反,两相对照,“积”与“不积”,二者效果截然不同。
2、“舍”与“不舍”。
作者首先将“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一个人天赋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学习成就的关键因素。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比,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3、“一”与“躁”。
作者将“蚯蚓食土饮泉”与“螃蟹寄居他穴”对比,说明学习还应该用心专一。 【小结】第4段写学习的方法、态度——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
四、总结全文:
《劝学》是一篇形象新颖、脍炙人口的说理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一定的论证方法。
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 1、比喻论证。
作者以大量的生活现象作比,阐述抽象、深奥的道理,既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 2、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的运用,使文章对照鲜明、观点突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5e7a88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