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回顾检测2》,欢迎阅读!
古诗文阅读回顾检测2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①②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④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 墨,贪污。② 倒剌沙,人名。③ 戾:罪。④ 别里怯不花,人名。⑤ 剀(kǎi):切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 疾:痛恨 ..C.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 .(3分)
①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③ 起岩廷争愈急 ⑤ 起岩执不可 A.①③⑥
② 何谓法祖宗耶 ④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⑥ 起岩据理窜定
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 纠:检举 .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 )....
⑤
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起岩刚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燕南突然发生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3分)
(2)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3分)
(3)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旅思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被免职,这首词就是他被免职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
(1)请赏析本词上片首两句“侵”和“度”这两个动词的妙处。(4分)
(2)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和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分)
(3)请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⑵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白居易《琵琶行》) ⑶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⑺ ,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⑻_______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58a7e27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