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探索大学培养人才的路径》,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探索大学培养人才的路径
作者:沙旭
来源:《财讯》2018年第27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实行大众化的教育却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多的情况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本文以社会对人方的需求和大学培养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制约大学生培养人才的问题。根据上述的研究分析,提出优化社会对人方的需求和大学培养人才的相关对策,从而使大学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完美对接。 社会 人才需求 大学培养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生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创新的强大动力。人才资源也成为各个企业竞争中最核心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那个企业能留住人才,就能拥有核心竞争力。然而大学培养的人才往往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的培养体系没有和社会做好对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招聘成本,同时也让学生陷入就业困境。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有效的教育,将会使高校毕业生取得更快的成功,更大的成就。同时,不仅是高校毕业生找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导高校毕业生去追寻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培养人才的现状及问题 (1)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现状 1.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缺”大学生
青年是国家栋梁,是中流砥柱。我们从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中,不难看出,各地急需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为了争夺大学生人才资源,各地不惜血本。例如:长沙的人才新政22条;南京的“人才安居法”;成都的“人才门皮书”等。“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實行,一大批企业赶着政策的春天,蓬勃发展。从2018年上半年招聘来看,互联网、工程施工、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贸易/进出口五大行业最缺人,而其中互联网行业再次成为人才最紧缺的行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职工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大学生
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员工。员工的继续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而在中国职工能力低下一直阻碍企业的发展。一般职工理论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也不足,更缺少发散性思维,不善于发明与创新,这使得企业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此时就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来补充。
(2)高校大学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1.学科专业设置上求“全”,人才培养上求“全”
在国家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指引下,很多院校在新一轮的大学合并浪潮中,盲目追求综合性,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学科与专业差别逐渐淡化,导致了专业学科体系上的“千科一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发展无特色。而在人才培养上,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背离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各高校之间教学内容照搬现象严重,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创新机制与动力。高校淡化了个性化培养,致使人才培养上“千人一面”。
2.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投入不足
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满意度一直呈现较低水平。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了,还不知有这个部门,更不用说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服务。此外,另一种现象就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也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理论知识严重不足,这也制约了就业指导中心的发展。我国的很多高校就业指导项目还非常单一,大部分还是提供传统的招就业政策以及咨询派遣工作,而对于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职业规划服务,还未全面展开。 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培养人才的对策 (1)改革课程设置,按需施教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企事业单位要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不断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以达到按需施教。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湖南理工学院目标就是立足岳阳,服务湖南。此校发挥专业特色,全面服务岳阳。实施“信息科技+机械专业一机器人专业,服务当地最大的电磁铁企业;对于本校的中文专业,全面研究古典文学(屈原文化),建设世界级屈原研究院;而音乐学院则融人地方戏文化,打造岳阳品牌(岳阳花鼓戏)。近年来还增设物流专业、港口专业(服务于城陵矶港)、水环境专业(建设和保护洞庭湖)。这些专业的实施全面对接地方社会。
(2)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促进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学生办理就业咨询服务,而应做到全面的就业质量管理。这种全面的就业质量管理,要求就业指导老师要有相关的职业规划方面的背景。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做到早期规划,中期指导,后期反馈,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着力于对职业人的塑造。高校优质的职业规划服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就业方面的信息,充分认识自己,挖掘自己,提前准备,为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规划的学习中,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3)校企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密切与社会的关系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也是产教融合的一部分,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与特色的关键要素。特别是以理工科的高校,可以将企业的内部机构引入学院,让企业管理去为学院学生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这样可以让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学校也可以经常邀请专家来高校做学术报告,了解社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通过这些工作,突破了校同围墙的界限,使学生较早地融人社会,也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学校与社会知彼知己,畅通了大学生就业渠道。
[1]马贤永.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职业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1):175-176.
[2]李德海.抵近市场培养人才大学精神感召学子——西南石油大学就业指导实践与探索[J].石油教育,2011(01):67-70.
[3]沈双生,赵建玲.对我国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2):36-3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fff8a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