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探析》,欢迎阅读!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探析
“偶像崇拜”这个术语最早来源于宗教,但经过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开始扩展到众多领域,如政治界、文学界、科技界和娱乐界等等。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经过数个阶段,现已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总体来说,对娱乐明星的崇拜仍占据大头。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的产生原因,并对偶像崇拜产生的利与弊和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的偶像崇拜行为做了阐述。
标签:青少年 偶像崇拜 明星 粉丝 原因 利与弊 引导
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由来已久。在封建社会,既有对孔子儒家文化代表人的圣人崇拜,也有对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学大亨的文人崇拜。至五四运动之后,青少年的偶像开始转向新时代科学与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如李大钊、鲁迅等,这一阶段是一个质疑和推翻旧的宗教崇拜和圣人崇拜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大陆的新偶像开始注重草根性和相对性,这些草根出身的人物被政治宣传精英化,如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等人。[1]这一时期受新中国重建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是相对单一的。总的来说,偶像都具有以下特质,他们广为人知,并因为某种特质曾经影响着或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
一、新时期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类型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的人由于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青少年中,有崇拜毛泽东、周恩来这类革命伟人的,也有崇拜姚明、刘翔这类体育明星的,还有崇拜周杰伦、张惠妹这类歌手明星的。但据调查表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类型也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现阶段青少年的偶像多集中在被新媒体塑造出的众多流量小生和小花身上,很多青少年模仿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致力于收集他们的照片、签名、周边等,幻想能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甚至出现下跪或逃学后在机场或电视台出口等几个小时只为见自己崇拜的明星一面的情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二、偶像崇拜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具有社会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内因上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心都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追求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并对未来充满无限的迷惑和美好的憧憬。这时候选择一个现实存在的并且自己认同的参照物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就变得极为迫切了,这是青少年内心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并且中国现今的这一批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承受着父母的过高期望,加之中国教育过程中一贯缺少人文关怀,偶像崇拜使青少年能够暂时性的躲避现实的压力,缓解学习的枯燥。除以上提到的之外,这一时期青少年情感上开始出现空窗期,荧幕中外貌姣好、谈吐优雅、才华横溢地包装好的偶像形象恰好满足了青少年对理想恋人的期待,成为了他们寄托感情的不二选择。再从外因上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开始更加的开放、多元和个性化,加之网
络、手机、大众传媒等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技术交流的的双向互动性也增加了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参与性,形式上的虚拟性增强了偶像崇拜者的匿名性,很大地减少了偶像崇拜的阻力。[2]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现今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已经成为了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利与弊
青少年过度的偶像崇拜具有盲目性,很多孩子仅仅因为偶像看起来光鲜亮丽就盲目的追随,对于偶像的一切行为、观点都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甚至效仿,如柯震东被爆吸毒后仍有部分青少年粉丝认为“他没有错,吸食大麻根本不算什么。”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偶像明星被过度包装,已经成为一种商业产品的现实大环境下,青少年极容易被偶像所呈现出的风光生活所迷惑,在本该认真学习充实自我的年纪陷入一夜暴富的幻想,丧失自我。
偶像崇拜带来一些弊端的同时,也有其可取之处。偶像崇拜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感和情感依附,他们在接受偶像的同时,也接受了偶像对各类文化和思想的推介,如李宇春在内地带动的“春式家书”,就在她的粉丝“玉米”中广泛传递,粉丝们争相向妈妈表达爱意,非常温暖。很多优质偶像同时也是一些公益慈善的代言人,他们的身体力行确实给公益事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偶像的影响下参与到了公益慈善活动中去。偶像崇拜还带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稳定的需求欲望,形成了持久的消费动力,[3]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引导青少年健康的偶像崇拜行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一棍子打死的压制是不对的,但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引导。首先家庭教育是必须的,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和亲子教育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的“朋友”,并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的作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当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必要时设置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辅导中心,关心学生动态,适时引导,防止学生因盲目崇拜偶像而出现厌学、弃学的行為;再次社会也必须担起责任,完善新媒体下的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净化传播内容,提升文化层次,更多的关注偶像成功背后的故事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优秀品质,净化网络的同时净化粉丝的眼球;最后青少年也要加强自我教育,只有青少年本身具有了求知的欲望和强化自身的动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引导才能够被更广泛和深入地接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新时期下,青少年在偶像崇拜这一问题上,应当逐渐地由关注外在的穿着打扮向关注内在人格和品质转变,减少迷恋的心态,找到值得学习的东西,让偶像崇拜成为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真正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岳晓东,梁潇.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J].青年研究,2010,(04):70-79+95.
[2]宋滢滢.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3]肖璐.正能量:网络时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cf71c6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