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过秦论》,欢迎阅读!
过 秦 论
一、选择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以致.天下之士 (3)追亡逐北. (4)振.长策而御宇内 (5)隳.名城,杀豪杰 (6)却.匈奴七百余里 (7)揭.
竿为旗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赢粮而景从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并写出古今意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指出下列词类活用并写出类型以含义。 (1)内立法度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会盟而谋弱秦 (4)以愚黔首 (5)序八州而朝同列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追亡.逐北 (2)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3)外.
连衡而斗诸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吞二周而亡.诸侯 (5)非利.
足也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弃甲曳兵.而走 行军用兵.之道 (7)会盟而谋弱.秦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聚之咸阳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为天下笑者
7.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天下云.集响应 B.南.取汉中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赢粮而景.从 8.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而倔起阡陌之中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的“过”这里用做动词用。
B.《过秦论》是一篇论述文,但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叙史。 C.《过秦论》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D.《过秦论》的作者是司马迁,他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有很高的地位。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本命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一生共计写了800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写于清朝,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前八十回为清朝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为高鹗续写的。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D.《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 1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008年)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13.鲁迅盛赞《赤壁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2008年) 14.作品、体裁、作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2010年)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罗贯中 B.《太阳礼赞》——诗歌——郭沫若 C.《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 D.《过秦论》——散文——贾谊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010年)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014年)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张良出,要项伯 C.距关,毋内诸侯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以弱天下之.
民 C.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D.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 (2)下列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
(3)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过秦论》选自______________。贾谊是西汉洛阳人,政论家,_____________。《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节选的是_____篇。过秦,意思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过,这里作动词用。鲁迅先生曾盛赞其文“_________________,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2)指出文中的两个词类活用现象。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
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B.百有余年矣 C.赢粮而景从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5)以上文字主要进行了何种对比 A.陈涉与人民的对比 B.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C.赵国与秦国的对比 D.秦国国力与九国的对比 (6)翻译下列句子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文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8)本段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从大量历史事实的比较中,作者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例句是什么句式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③身死人手
(10)请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11)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2013年高考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牖:
抗:
絜: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3.以上文段选自西汉政论家、文学家__________的《过秦论》,指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每空1分,共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9da6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