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2022-04-03 20:0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欢迎阅读!
文言文,古诗,下册,人教,语文




线

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 B 弗之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多弊少 1,6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得患 D、未尝稍降辞 婉言辞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

物喜,不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2,6






10 《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古诗专题 一.默写填空

刘禹锡

1.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赤壁》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水调歌头》

3.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水调歌头》

5.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潼关怀古》

6.《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

之地的句子是

7.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过零丁洋》

8.诗中写出大宋风雨飘摇和诗人的人生境遇坎坷的对偶句:

《过零丁洋》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



3,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

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7.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



4,6

线














线







线

5,6 6,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8cf5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