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古诗的“情”“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案例分析

2022-04-17 04:1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出古诗的“情”“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读出,古诗,林子,案例分析,教学
江苏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212200)顾健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古诗。由于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古诗的诗意按诗句进行支离破碎地分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笔者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情和诗境。 一、解诗题,知诗人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一首古诗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诗题进行解读,并对作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入诗。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解诗题,知诗人”,这样,他们就对古诗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读诗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古诗(读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很重要。再读一遍。

2解诗题。师读了这个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你从题目了解什么。 3说诗人。师: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师介绍作者: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

二、反复读,品诗美 “诗贵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进入诗境,领会诗的言外之意。课堂上我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来体会古诗的内涵美、意境美和音乐美。 1.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作业:①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背诵)。②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③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④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请看教学片段实录: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它有着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1)抽读,检测预习效果,并纠正。 (2)打手势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顾老师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势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注意看老师打手势。(学生跟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3)喝着读

师: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把“中、同、红”读长了)这三个字正因为押韵,要读长,读得完整了。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理解“毕竟、四时、映日别样红”的字面意思) 师:“接天莲叶”中的“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我很想知道。 (指名说。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还是莲叶) 师:所以远远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强,古诗字面的意思都白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师:听音乐读,一边读,一边在眼前浮现出画面(配乐吟诵) 3.精读古诗,读出意境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能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师:同学们,诗中有画,你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有许多同学交流的时候都提到了这样的词语:“无穷碧”

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了无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请一位同学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吧。谁来读? 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 生:别样红。

师:红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红? 生:被朝阳映照的。

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生:面积大,在莲叶的映衬下更红了。

师: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颜色鲜艳,对比多么鲜明啊! 师: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我们来读好它。同学们,整首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来,读好它,读出这份壮美来! 三、重探究,悟诗情

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人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 1师: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2.师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 (板书: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3.师现在,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朋友啊,眼神要有交流,该怎样看着我?是呀,眼睛要有情,来,吟诵这四句诗。

总之,古诗教学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这个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3cde16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