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与地坛》——无差别不成世界》,欢迎阅读!
《我与地坛》——无差别不成世界
主要观点:
世界就是一个有差别的客观存在,是矛盾的集合体,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着对方,又支撑着对方,不可分离。我认为:残缺与完美构成差别,而差别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正文: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从全新的视角观照生命残缺,在残缺中发现永恒世界中的差别。
他对生命过程有着深邃的思考:人生的关键是过程,能否达到目的并不重要;死亡是生命个体的终结与必由之路,但生命是永恒的,因为对于人类这个物种而言,任何一个新生命都是我的再生。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一、在这种永恒中,却必然是存在差别的
他发现院中的四季以及与季节对应的应景之物:那摇荡的串串杨花是春,爬满青苔的石阶是夏,青铜的大钟是秋,林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是冬。
园子里的声响也有了相应的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哨;夏天,是蝉声与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取笑;秋是古店檐头的风铃;冬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笃笃”声。 以及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像孩子贪玩那样贪恋人生,害怕走向生命的终点;像老人那样睿智,坦然地走向人生的“安息地”;像恋人缠绵对方那样留恋人生,但最终理性地走向人生终点。
二、生命残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残缺者的人生出路是如何承担苦难,而不是抱怨命运不公;残缺与完美是相辅相成的,残缺有可能成为残缺者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故而,“人类的全部剧目”包括苦难,残缺或不幸是生命的一种自在形态,必定有人“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
作者由一位智障少女而想到:命运太不公平地让这个世界上存在各种差别。探讨一番后,他认识到:“差别是永远要有的。看来只好接受苦难。”而且,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是不明朗的,不是每个不幸之人都有途径、都足够侥幸能够获得救赎。所以有一条定律:正是弱者的存在,才显出强者之强大。正是残疾人的存在,衬托了健全者的高大,这正是残疾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文中所说: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
综上,我认为:残缺与完美构成差别,而差别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周阳,《论<我与地坛>的生命思考》,文学教育(上),2016.05.05
2.徐标,《浅论<我与地坛>的生命主题沉思》,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1.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0c5586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