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贫困问题》,欢迎阅读!
中国的贫困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农村贫困。而90年代初期以来,城市贫困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贫困问题都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并把它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扶贫工作上,党和政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贫困问题大大缓解,但是城市和农村贫困问题的错综复杂也使贫困问题依旧突出。
在城乡二元制体制及城市、农村本身的特点的条件下,在城市、农村中所反映出来的贫困现象也不同。在城市,更多的是下岗职工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贫困。城市中所面临的支出相对较多,如房租、水费、电费、取暖费、交通费等,而贫困者自身并不具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们所能从事的也只有那些累、苦、脏的体力活,自身的保障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清洁工人,据之前的了解他们大部分是济南当地的人,在学校干活属于临时工,没有任何的保障,工资在800到900不等,每天的工作时间差不多有十小时,只有教学楼封楼,他们才可以不用来。暑假寒假,在家打零工。虽然也有提及其他人有自己在家开小超市或出来卖东西,比较挣钱,但是他们却因缺少资金支持或自身的原因不能从事这些。在农村,土地对贫困者来说是主要的生活来源,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原本作为最后一棵生命稻草的土地也被剥夺,这是对贫困者生活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土地的投入越来越高,有些农民负担不起,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这也造成消极的影响。有些年轻人可以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打工,但是对于农村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外出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失去了保障。本来自身拥有的资源就少之又少,土地的价值又得不到发挥,使得他们的生活得不到改善。
除去区域贫困来看,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困也不同。以老年人为例。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一方面,老年人这个群体自身的竞争力弱,对社会上存在的资源不能及时有效的争取,导致整体的一个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在老年人这个群体中,老年人整体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他们中间的资源分配就会出现不均。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在这个群体中的一些贫困者。
综上,我比较同意社会冲突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群体之间的资源争夺是贫困现象的根源。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确实无限的,每个个人或群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就会进行资源的争夺,争取较少的一方就会处于贫困状态。就贫困者,他们在经济上缺乏资本、技术,在政治上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机会,不能或较少实施自己的权利,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生活上,他们缺少知识、人脉。
中国致贫的原因:一、历史原因。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曾为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让农村支持城市,大部分资源支援了城市,而自身资源的匮乏导致了发展的滞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承包,也使得一些缺少资源能力的人陷入贫困。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资源、技术、人才、地理环境等条件充足,经济迅速发展。但是那些老少边穷地区却因欠缺某方面的条件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三、失业原因。失业等于失去了生活的主要来源,无法满足原本的生活需要或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失业者大部分属于社会生活的基层,他们大多数由于自身的教育程度低、技能不够或其他不适应发展的需求而遭淘汰。此外,中国的贫困问题还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家的财税政策、价格政策乃至产业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认为的贫困是某个人或群体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他自身合法的收入来源无法获取他们当前那个社会的生活需求,以及无法满足适合他们自身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党和国家对扶贫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但是还是有人在贫困中,我们有时会因贫困问题的缓解而感到一定的满足,但是现在贫困问题的解决只是停留在满足贫困者的基本需求,对于贫困者自身的再发展并没有给予总够的关注,更不用说是满足或发展贫困者的精神需求。如果把精神的贫困当做衡量贫困的一大
指标,我们的贫困人口也许会扩大,解决贫困问题的任务更为艰巨。精神贫困也不单单是贫困文化所引起的,一定阶层、一定区域会形成属于自己那个群体的一种文化、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并进行相互影响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精神贫困的范围更大一些。就如大学生,在很多的大学生中就存在着很多精神贫困者。缺乏信仰,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责任心、爱心、善心,沉迷于网络,读书越来越少,对社会的关注度减少等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
对于贫困的解决办法在进行着很多讨论,在我看来:一、我们要正视我们是贫困大国的事实,以正确的态度和姿态来对待它。二、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满足贫困者生活中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来发展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在经济的保障下,为贫困区域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进而改善贫困者的生活。三、积极促进就业,保障必要的生活。四、建立完善的反贫困和扶贫制度,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使贫困者应有的权益得到良好的实现。五、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六、针对不同的区域、阶层、群体提高不同的需求,在改善他们现有需求的同时,也应根据社会法发展来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让他们不断适应这个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047c4631b765ce0508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