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银行结构性存款成为理财新宠》,欢迎阅读!
银行结构性存款成为理财新宠
作者:暂无
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8年第7期
资管新规让银行理财市场的画风大改。银行结构性存款最近开始火了起来,在资管新规取消刚性兑付后,传统保守型投资人开始寻找安全的投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保本功能的结构性存款开始成为大众理财的新宠。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增至9.15万亿元,仅前3个月结构性存款就已新增1.84万亿元,超过2017年1.8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规模。
结构性存款产品火爆
今年,郑州的孙敏女士接触到银行理财的一个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孙敏告诉《理财》杂志记者:“以前购买的大多是保本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过,最近到银行咨询有什么新的理财产品时,大堂经理向我推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感觉值得考虑。”
不过,促使孙敏考虑转变投资标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4月27日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年底,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以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但“必须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未来保本理财产品数量的消失已可预见。
在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银行无疑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而“能够使存款人在本金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一度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收益表现来看,以广发银行处于募集期内的“薪加薪16号”2018年第125期对私集合版等四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其投资起点均为5万元,投资期限在32~181天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最近均为2.6%,而最高则为4.7%。
据普益标准统计显示,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收益存在较大差异。个人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下限平均值和收益上限平均值分别为2.31%和4.24%,收益下限和收益上限最大值分别达到5.5%和11.29%。监测数据显示,4月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较3月增加4个百分点,与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仅差0.25个百分点。“从收益率的增长可以看出,银行已经明显提高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并在推荐理财产品时,很多银行首推结构性存款产品,以此来代替即将消失的保本理财。”有分析人士指出。
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增
虽然结构性存款从2002年就开始在国内银行初露头角,2004年之后也开始迅速发展,但是也就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开始真正蹿红,成为银行争相推出的“爆款”产品。
“保证本金”“收益高”“安全稳定”等宣传词汇高频率地出现在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推销话术中。结构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有保本和非保本两种,但在负债端青黄不接的情况下,银行将其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大力吆喝保本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从央行公布的《2017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四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涨幅突出,同比涨幅高达85.6%。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个位数增长发展到2018年3月近50%的增速。
自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释放打破刚兑的监管信号后,保本理财便面临消亡的结局,很多银行开始未雨绸缪迅速推出与保本理财相近的结构性存款。由于可以具有保本和浮动
收益的特点,并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放于存款项目里,结构性存款自然成为银行揽储的新宠。
另外,根据华创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大型银行单位存款中结构性存款较去年年底增长了24%,个人存款中结构性存款较去年年底增长了42%;中小型银行单位存款中结构性存款第一季度以来增速达18%,而个人存款中结构性存款提高了33%。
而拆分个人存款进行横向对比,结构性存款增幅远大于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以中小行个人存款中结构性存款为例,自2018年以来维持高增速扩张,前三个月环比增速分别为11.73%、8.46%和9.44%,远远超过其他类型存款,活期储蓄存款甚至在2018年3月实现负增长,进入收缩阶段。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主动上调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年利率,利率从3%左右上调到4%以上,几乎是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两三倍。
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近两年人民币存款增长规模均下降,且呈扩大之势。2016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88万亿元,同比少增924亿元;2017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且当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为负。
未来或迎强监管
相对不错的收益、似乎较高的安全性、较小的限制,令结构性存款产品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在大热的同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结构性存款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结构性存款不等于一般性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上述广发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揭示书中,上述提醒出现在显著位置。与此同时,“收益风险”亦被列在首位。“我行仅仅有条件保证结构性存款资金本金安全,即在投资者持有到期的情况下本结构性存款保证本金安全,但不保证结构性存款收益。”
“结构性存款”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该业务产品是将存款分为两大部分,即“存款+期权”的资产组合。根据《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虽然市场大部分结构性存款为“真结构”,即采用“存款+期权”,客户通过让渡部分利息收入来博取较高收益的可能。但是,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变相的违规套利行为开始出现,即“假结构性存款”,这可从一些产品说明的期权组合条款中得见。例如,为使客户大概率获得产品的最高收益,银行在期权部分设置了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通过提高内部转移价格将结构性存款转化成“类固收产品”。这种近乎稳赚不赔的产品不仅有违结构性存款的业务本质,也是一种变相的高息揽储。
近期,市场普遍预期结构性存款相关监管规定即将出台,一旦监管细则落地,结构性存款的高速增长将有所回落。一业内人士预计,在目前严监管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管理规则将很快落地,在销售流程、协议文本及投资者风险提示等方面将进一步作出明确指导,“假结构性存款”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有利于银行业进一步打破刚性兑付。
中泰证券最新研报表示,预计未来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规范假结构理财产品的细则会逐步出台,引导商业银行从“保本理财”到“假结构性存款”,再向“真结构性存款”的方向过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3f571e6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