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3)魏晋南北朝文学

2023-03-16 23:04: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3)魏晋南北朝文学》,欢迎阅读!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文学史,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lasepillo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3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魏晋风骨”,是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所

谓“风”是指文章的生命力;“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使文章表现有力。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上述特征。

2 邺下文人集团:指曹氏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幹、阮瑀、应瑒、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

3 《燕歌行》曹丕代表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4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5 《悲愤诗》蔡琰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真实再现了汉末动荡

社会面貌和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具备诗史的规模和悲剧气氛,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是对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

6 名教: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教即通过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

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7 魏晋风度:此词出自鲁迅。魏晋风度作为当时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

时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风流自赏。清谈、吃药喝酒。 8 正始之音:正始时期的诗歌与建安时期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

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风的影响,诗歌又逐渐和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就是“正始之音”

9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10、二十四友:晋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文人多投其门下。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等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称。

11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

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

1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lasepillo

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12“永明体”随着声率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

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眺和王融等。

13“宫体诗”“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

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比较柔靡缓弱。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3adfb1b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