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022-04-11 12:2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欢迎阅读!
社会存在,基础,生产,社会,发展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 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一框 社会生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财富的范围是很广的,它可以是一样东西,衣食住行,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东西,如一份感情、同学间的友谊、家人的亲情等等。但经济学里提到的财富一般来说都是物质的。周围的一切,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说是财富。但并不是所有的财富都是唾手可得的,大多是要经过人的劳动加工才能为我们所用。



阅读与思考:

请大家阅读第26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家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我这里先不作任何补充。我们先学习这一节内容,然后你们自己就能知道正确答案了

在前言部分,我曾经让你们记过一个图表,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图。其中,生产”环节是整个经济活动开展的基础,没有了“生产,以后的“分配”“交换”“消费”三个环节就不可能存在,所以第一课就从“生产”——任何经济活动的开端环节入手。

上溯人类社会的起源,我们知道,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动物中间,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活动的情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举出些例子,如类人猿偶尔会用树枝打落树上的果子,河狸能用树枝、泥土在沿口筑提等。但是,它们都不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都不会制造工具;因此,它们的这些活动也就不能算作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提问: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是怎样进行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比如,动物在吃光某块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懂得它们在干什么;而人类铲除某块地方的野生植物是为了腾出地方来播种谷类或种植树木,他们知道这样做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这种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因此,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生产因为,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来。为了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必须劳动。同时,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的基础。如生产中的协作关系、分工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以及后来出现的宗教关系、政治关系,等等。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28 阅读与思考:

请同学每个方面举个例子。


政治:美国总统竞选烧钱

科学科学研究所需的器材、原料,实验室 艺术: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搞艺术 凡高

宗教:嵩山少林寺的门票收入支撑着当地的大部分经济

二、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这里所说的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上周六外地学生去参观了一些地方,新天地、书城,那里附近还有上海大剧院、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如果你们一个个都饿着肚子,我想你们一定不会去那种地方的,首先满足的当然是肚子,其次才是精神食粮。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

三、社会生产过程中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看人类社会的需求。不发达国家人民首先要解决的是穿衣吃饭。第一产业发展了,才有住房和其他工业品的要求。因此产生了第二产业。随之又有了消费性质的包括医疗等服务行业的要求,产生了第三产业。第一,第二,第三实际应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是历史的发展。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同自然界打交道,人们改造自然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就叫社会生产力。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作用于自然,因为它必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关于它的基本要素,理论界是有争论的: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我要说的是三要素论。三要素分别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这三者中,人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没有人就不会有经济活动了,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另外,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我们现在不知会停留在什么阶段。科学技术使生产工具飞速发展,劳动者也用它来加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劳动力(人的因素)

生产 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物的因素) 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人们按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才能进行社会生产,这种关系生产关系。

单独的人是无法进行生产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总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生产关系。这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懂得了优势组合能发挥能源人才的潜力,起到交换作用并保持信息灵通。生产社会的要素是发展优势。这里的优势就是生产关系的处理。有些地区做得很好,对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贡献很大。

例如:浙江义乌市生产小商品,大家都到那里去采购。海宁是皮革市场,世界各国都去买。江苏泰兴化工沿江都是码头,水运方便。生产光纤通讯器材,供应化工业用的各种气体,办了大型气体化工美国杜邦公司都来投资现在


由市政府出面,统一处理下游的污染问题,变废为宝。深圳北面东莞市发展很快,靠了天时地利人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劳动力便宜,素质高,台湾香港的商家都来办厂。当地的政策鼓励外来人打工,加以培训,提供生活条件。东莞人口150万,外来人口倒有550万。东莞市每招收一个外来工,就可使该工人原家乡67个人脱贫。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社会的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简单说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案例: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你们的父母应该是经历过的。大跃进运动是企图在总路线的指引下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尝试,但实践的结果,不但没有“大跃进”,相反却导致了挫折,是一次严重失误。

当时提出了很多口号,比如说,“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棉产量指标也越定越高。1956建议“二五”计划末,1962年粮食产量为2500亿公斤,棉花产量4800万担。8月北戴河会议建议,1962年粮食产量为7500亿公斤,棉花产量为15000万担,严重脱离了实际。领导视察时,同一堆粮食到处搬。

在他们认为农业成功了之后,转到工业上。到19588月底,全国钢产量只完成450万吨,剩下4个月需生产620万吨。开始掀起以“小、土、群”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小高炉、土法炼钢、群众运动)家家户户把家里是钢制的东西都拿去炼钢,但实际上有300多万吨是土钢,基本上是不能使用的。合格的钢产量不足800万吨,还不到原计划3/4

这说明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束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那时甚至还提出1020年时间赶英超美,我想这在现在也是不现实的,现实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时太过理想化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定要搞清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36e245d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