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悉如外人”之“如”

2024-03-15 10:3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释疑“悉如外人”之“如”》,欢迎阅读!
释疑,外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释疑悉如外人

作者:于翠琴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收录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教师教学用书》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显然是将句子中的释为动词……一样。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不妥,有待商榷。

一、从全文来看。故事的开端,武陵捕鱼人之所以欲穷其林,是因为被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奇丽景色吸引,带着样的感觉,沿着溪水的源头,果异样世外桃源。那里的人由于自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幸免于难,所以其生产方式、穿着打扮等与饱经战乱的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相比,自然是异样的。 二、从作者的写作初衷看。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接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故借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这一角度再来品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语句,将释为及,赶得上,更符合作者的写作初衷。将桃花源人生活水平与民不聊生的世人生活水平作一个比较,桃花源人的生活水平一定在世人之上。

三、从审美的角度看。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的天、地、人,应是和谐、融洽的。社会的主。其衣着打扮,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桃花源里的劳动人民即便是淳朴,即便是崇尚节俭而不追求华丽,至少是有衣着,与当时社会的劳动人民的衣不蔽体作比较,不会没有什么两样。不然的话,岂不是太不协调了。

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辞海》的第三义项为及,比得上。如《史记·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再如《论语·公冶长》:子曰:弗如!吾与汝弗如也!”等等。……一样及,比得上虽都是动词,都有表比较之意,但程度不同,前者比较的结果基本是等同,后者比较的结果是不同,有上有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35ae92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c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