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 十二 培根随笔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2023-02-15 19:34: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省绍兴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 十二 培根随笔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绍兴县,培根,浙江省,下册,人教
十二、《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隽永 juàn yǒng,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有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常用来表述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的审美效果。

jùn:通""。优秀,才智出众,组词:隽良(英俊良贤);隽材(杰出的才干);隽武(雄俊威武);(英俊超群);隽辅(杰出的辅佐者) 内容精要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论爱情》《论友谊》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美”是个很广泛的话题,《论美》一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作者生平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1


培根于15611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在他的著作中,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艺术成就: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培根随笔》共有58 1、主要艺术特色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db3fe7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