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7—10)

2022-04-12 00:2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7—10)》,欢迎阅读!
各章,乡土,中国,概括,段意
《乡土本色》各章段意概括

第七章 “男女有别”段意概括

1、提出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

2、感情定向是指一个人受着文化的规定来发展他感情的方向。社会学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 3、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感情。

4、感情的激动改变原有的关系,而感情的淡漠可以稳定社会关系。 5、了解产生亲密感,了解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

6、西方的两种文化模式:古典(阿波罗)——人接受、安于并维持超于人力创造的宇宙安排的一个完善的秩序。现代(浮士德)——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阻碍,前途就是不断的创造和不断的变。

7、感情定向上,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 8、在乡土社会,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

9、两性的生理差别,阻碍着乡土社会中共同生活的充分了解。 10、性别的鸿沟是基本障碍。

11、两性的结合是基于异,是浮士德式的。

12、浮士德式的恋爱,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是对社会基本事业的破坏。

13、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原则,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14、在乡土社会里,“家庭”受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以同性组合为主,异性组合为辅的单系组合的家族代替了家庭,这表示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 15、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向去发展。

16、中国乡土社会是实用的现实的,也就是古典的、阿波罗式的,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

17、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安稳的社会

第八章 “礼治秩序”段意概括

1“法治”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2、所谓的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对上一段的阐释) 3“人治”是不可能发生的。

4、人治和法治的区别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5、都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是最好的状态。 6、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7、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不带有“文明”“慈善”。礼也可以杀人,也可以很“野蛮”

8、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法靠国家(政治)的权力来推行,礼靠传统来维持。 9、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帮助人们满足生活的需要。 10、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满足生活需要的效力)更大。 11、乡土社会是很少变动的,前人的经验值得信任和保守。 12、用孩子治牙的事来印证前一段的结论。

13、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于是人们对传统有敬畏。 14礼就是按照不推究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只按照规


定的方法去做的仪式去做。

15、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使人主动服礼。

16、礼不同于法律法律从外限制人)和道德(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这个习惯是合式的路子,是经过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17、礼治是人们的行为主动地服于成规。

18、乡土社会满足了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的前提,所以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 19礼治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礼治和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第九章 “无讼”段意概括

1“讼师”在乡土社会是没有地位的,而在都市社会中,律师的地位高。 2、一套名词改变代表着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

3、在都市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法律,所以律师很重要。 4、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 5、用球赛来说明礼治秩序的性质。

6、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长期的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内在的习惯,打官司是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7、乡村里的调解,是一种教育过程。

8、用一个乡村评理的案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9、孔子主张“无讼”

10、现代都市的法律不在教化,而在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不发生道德问题。 11、现代社会法律随时而变,不知道法律不成为“败类”,律师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职业。

12、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留存在广大民间,使现代司法不能彻底推行。

13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要看怎样去应用法律条文和法庭,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也要先有一番改革。

第十章 “无为政治”段意概括

1、论权力的两派:社会冲突和社会合作。

2、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看,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的临时平衡,在冲突胜负两方的关系中产生,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必需手段,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这种权力是“横暴权力”

3、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看,社会分工产生权利和义务,为保障这种权利和义务,也产生共同授予的权力,它的基础是社会契约和同意,这种权力叫“同意权力” 4、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 5、权力的工具性——得到利益。

6、权力之所以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

7、农业社会中横暴权力的限制:生产量除去消费量之后的农业剩余不多。

8、乡土社会不是一个富于抵抗力的组织,常是皇权的发祥地,但能支配强大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皇权并不能滋长壮健,农业帝国是虚弱的。 9、中国历史是“有为”(横暴权力)和“无为”(养民)的循环。

10、在历史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11、横暴权力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乡土社会中影响并不显著,在人民实际生活上,是松弛虚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afb8c4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