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doc》,欢迎阅读!
唐诗三百首
--------------- 前 言
中国古代的文学选本,家喻户晓的不是皇帝御选的读物,也不是名流编录的作品,当然更不是富商大贾的广告包装,大体上是名声不彰的文人为初学者精选的一些普及性读本。如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辑的《古文观止》,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等等。由于编者态度端正,不以假冒伪劣来骗取钱财,不以误人子弟来遗臭后世,因此能将精品公诸于世,使初学者大受补益,故读者甚众,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言志”,不仅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需要诗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需要诗歌。“不学诗,无以言”,孔夫子的老调虽然在当今显得有些滑稽,但从仕农工商喜爱春联、以诗书布置高雅的环境,乃至课子勤奋攻读来看,人们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化的呼唤,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使时下的现代人多一点文化的品味,提高精神文明的境界,我们认为向社会提供一些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学选本,引导读者步入文学和文化的殿堂,去接受优秀的民族传统的熏陶,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学习古代诗歌,宜从唐诗入手。鲁迅先生在《致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全集》第十卷)收录唐诗成集,盛唐即已开始,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为今存最早的盛唐诗歌选本。其后唐诗总集日益增多,就其影响而论,清人编辑的《全唐诗》、《唐诗三百首》最值得注意。
《全唐诗》是奉玄烨旨意编修的唐诗总集,由江宁织造曹寅主持,历时一年零八月,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编成奏上,玄烨亲自为该书写序。此书共900卷,收诗歌49403首,句1555条,作者2873人。唐代的诗歌全部汇集于此书,虽然篇幅巨大,流传面不广,但却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可谓善莫大焉。
《唐诗三百首》晚出于《全唐诗》。编者孙沫(1711—1776)),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无锡人。根据序言所署,此书当编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朱自清先生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唐代是诗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根据此书的序言,“可见本书是断代的选本,所选的只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就是唐诗中的名作。而又只‘择其尤要者’,所以只有三百余首,实数是三百一十首,所谓‘尤要者’大概着眼在陶冶性情上。至于以明白易解的为主,是‘家塾课本’的当然,无须特别提及本书是分体编的,所以说‘每体得数十首’。引谚语一方面说明为什么只选三百余首,但编者显然同时在模仿‘三百篇’。《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六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书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巧合。编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引谚语另一方面教人熟读,学会吟诗„„熟读才真是吟味,才能欣赏到精微处。但现在却无须再学作旧体诗了,”(《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下)
《唐诗三百首》是学习唐诗的入门读物,为了帮助读者吟味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我们对此书所录诗作进行了简要注释,并仿照传统的评点方式,每首诗后均有冠以“评析”的一段评论。传统的评点,大概兴起于南宋,历来被认为有伤雅道,因为它不仅约束读者思考和欣赏的自由,而且还以成见或偏见起着误导作用。不过,严肃谨慎的评点,对于初学者未尝没有用处,这种评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歌的意旨,培养提高鉴赏能力。我们力求将“评析”写得实事求是,简明中肯,但因水平有限,难免疏漏和错误,敬祈读者指正。 -------------------------------------------------------------------------------
读《唐诗三百首》
作者:秦广生 来源:株洲日报
饭余茶间,偶尔拿一本《唐诗三百首》翻阅,自然想起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熟语,觉得它确实是一本较好的选读本。林黛玉教香菱学做诗时,要香菱肚里多装些古代名人诗篇,首先就点了几位唐代的诗人,便说这样 “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看来这是不无道理的。
《唐诗三百首》是清乾隆间孙洙选辑的,约选成于1763年。杜甫的诗选入最多,其次王维、李白、李商隐、孟浩然等都选有十首以上,基本上反映了唐诗的风貌。《唐诗三百首》按诗体分为八卷。书中所选诗篇很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
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迫于战乱而飘泊江湖的落寞心情;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作者鄙弃世俗好恶、蔑视功名富贵的傲岸精神,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怀抱理想、不满现实的内心矛盾和苦闷;白居易的《琵琶行》,借一个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落拓遭遇来抒发自己的哀怨,是对封建社会的有力控拆;李商隐的《隋宫》,以隋炀帝杨广游扬州一事为重点,揭露封建帝王奢侈淫乐、残酷剥削人民至死不悟的罪行;柳宗元的《江雪》,刻划了渔翁不畏严寒、独钓寒江的刚强傲骨形象,寄寓了作者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唐诗三百首》中,有的诗从解放后至今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这些诗都是明白晓畅,易接受又确能代表唐诗风格的佳作。
翻开《唐诗三百首》,有许多名句并不陌生,其中有的早已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如李商隐《无题》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下江陵》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诗三百首》毕竟是封建文人所选辑,书中有糟粕也有遗憾。虽远宗李白,近绍韩愈,而对有独创境界的李贺诗却是一首也未选入。在杜甫的作品中,像《三吏》、《三别》等惊心动魄的佳作亦未选入。
工暇学余,小憩于《唐诗三百首》,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精神情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a93af801f69e31423294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