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吴门书派书法

2023-01-24 21:27: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书法史吴门书派书法》,欢迎阅读!
书法史,中国,书法,吴门书
吴门书派书法

明代中期,江苏苏州一带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大,前后传承的书家,形成了突出的特色,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主要力量。这就是“吴门书派”,专家研究,它由前后三代书家组成,其中前两代处于明中期。

第一代主要有徐有贞,李应桢,沈周,吴宽等,他们率先突破赵孟頫和台阁体的束缚,或师晋唐,或法宋人,或自出机杼,对古代传统进行了重新审视,深入吸收,形成了新的书风追求。

第二代书家,杰出者为“吴门四家”,即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淳。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等。著有《怀兴堂集》。书法得外祖徐有贞,岳父李应桢指点,父辈沈周,吴宽多加奖掖,书法号称无所不学。其小楷力追钟繇,深得精蕴;行书先师赵,后转米,再溯晋唐;草书尤为擅长,出于黄庭坚,而巧妙融入小草,善于穿插,布点,使狂草书在节奏,布白方面又有明显的进展,对于长轴大幅的书写,很有意义。

对于祝允明师承之广又能厚积薄发,文彭曾感叹:我朝善书者不可胜数,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惟祝京兆为集众长。盖于少时于书无所不学,学亦无所不精。

其草书面目之繁多,与他转益多师,广取博收是分不开的。根据取法,风格的不同,祝允明草书可分三类。一,以《曹植诗册》《琴赋卷》等作品为代表的由章草变化而来的行草书。这类作品风格古朴敦厚,既见流利,也显涩行,结体规矩,字紧行宽,用笔圆劲遒逸却也稍露锋芒。二,以《草书卷》《前赤壁赋》等为代表的今草,既有晋人草书的飘逸韵致,又有宋人草书的畅达意态,这类作品,往往更多的参用黄庭坚的草法,书风洒脱,字态多变,虽点画纵横恣肆,但章法多独立成字且少连属,取古人以真作草之意。三,以《杜甫诗轴》《七言律诗轴》等为代表的大草,取旭素狂态,兼用山谷草法,通篇连绵不绝,墨气酣畅,气势豪放,如变幻烟雾,不可端倪。

小楷有《关公庙碑》《赤壁赋》等,不仅有古拙浑遒之意,而且能将古法加以洗练,形成字体形态略长,笔法痩健清润,于严谨中不失自然浑朴的风貌。

文征明,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幼拙而知奋发,诗,文,书,画皆为一时之冠,主文坛,艺林30多年,德高望重,声蜚语内。其书亦是各体兼精,小楷师二王,钟繇及率更,精谨绝伦,至老不怠;行书由赵孟頫上溯晋人,尤得力于《集王圣教序》,刚健迅捷而不失妩媚流丽;其他如草书,篆书,隶书亦皆有所出,不失精能本色。

对于文征明的小楷,时有“名动海内”之誉。其子文嘉亦曰: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其小楷早年以劲健取胜,后于劲健中掺以虚和之意,晚年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工整之外,形成似斜反正的自家风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停止追求,直到垂暮之年,才说”稍知用笔“。此时的他,仍能手不颤,字不散的作蝇头小楷,人以为仙。作品有《前赤壁赋》《离骚经》等。

行草书,用笔精到,行笔干练,提按明显,气息冲淡。形成清逸典雅,古健遒伟的风格,晚年欲在行书上寻求新的发展,便全力转向山谷笔法。遗憾的是,最终形成与其师沈周如出一人的格局,未能有所拓展。有《杂花诗赋卷》《自书雪诗卷》等。

王宠,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应为祝,文晚辈,但文征明折节与交。书法天分极高,虽英年早逝,但艺术成就足与祝,文比肩。其书亦以小楷,行草为主,小楷亦出钟,王,而似乎更得其精神韵致。行草以王献之为依归,格高韵远,亭亭天拔,有出尘意。为明代书家中最得晋人萧散简远之致者。对于他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在祝,文之上。

其小楷得静逸之趣,气息高旷空灵,古意盎然,传世小楷《滕王阁序》《刺客列传》等,用笔极尽涩拙之态,结构不求平正,多似散漫不经,实则寓含险绝之势,足见其于钟


繇,二王等晋唐大家处用力深厚,且能学古化古,灼灼其华。

行草书也是古拙朴厚,自然天成。早年所作,风格多出《阁帖》,用笔锋芒外露,章法平实;晚年书风为之一变,用笔大开大合,兼有章草笔意,既能纵意跌宕,又能意态古雅,论者以为“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作品有《游包山集卷》等。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他是一个全才,书法绘画尤为著名,行书出杨凝式,米芾,而更加纵逸;草书飞动豪举,意态超迈,似已有晚明行草的征象。草书代表作有《秋兴八首卷》《古诗十九首卷》等。

此外,这时期吴门地区著名的书家还有唐寅,文彭,文嘉等,成就稍逊于四家。 除吴门书派以外,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成就突出者,著名的有心学大师浙江余姚王守仁,书出《圣教序》,劲健清瘦,遒拔冲逸,有尘外意。华亭陆深,出于赵孟頫,稍掺李北海,但取径不广,格局不大;浙江鄞县丰坊,书学极博,堪称通人,五体并能,皆有渊源,惜神韵稍有不足,又好作伪,为人诟病。

明代中期是传统行草的一个活跃期,在野文人略无禁忌,多方探索,一方面使赵孟頫复古思想在实践上继续得到深化,对传统的认识体悟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另一方面在新兴的长轴大幅上创作上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两方面的成果,都有利于晚明行草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a32081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