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办人民满意教育

2022-12-27 08:48: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6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办人民满意教育》,欢迎阅读!
管理模式,满意,财务,高校,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办人民满意教育

作者:徐玉英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9

:本文主要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及新预算会计制度,探讨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力求达到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创办人民满教育的标准。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改革 人民满意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不再是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政府也由行政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管理转变,高校变为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高校财会工作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经营型转变,所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是高校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着高校经济发展和未来命运。同时,也是衡量着教育机构创办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关键标准。 1.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

高校作为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具有事权和责权,其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成政教学计划任务的行政责任,另一方面是承担经济责任。

1.1 实行以校长为首的总会计师经济负责制度。高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束缚,在财务管理上基本属于后勤范畴,较长时间得不到重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已认识到教学费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逐步将财会工作教学、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高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经济负责制,其目的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高校设一名副校长为总会计师,专职集中精力投入财会工作,对全校资金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监督资金使用效果,对重大投资进行决策,审批各项经济合同,签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制度,做到宏观控制,微观搞活,使学校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1.2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由于校办企业的兴起,学校出现了企业化管理形式,同时也就产生了企业会计,所以高校应按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分别进行管理与核算。学校也要对校办企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还要保证其责权利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利益。高校要处理好事业预算会计与校办企业会计的关系,就应实行财会工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就是将财务活动状况和资金运动全部掌握在宏观控制监督下,对各项微观经济进行分类管理,各负其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财会人员在总会计师领导下实行统管统派。会计人员即代表国家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又是各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必须接受部门的领导,其利益与部门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会计对部门的经济监督也就受到了限制和削弱,这不利于会计监督。实行总会计师领导下的统管统派制度可以为会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会计制度、法规等得以贯彻落实。统管就是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统派就是根据需要向具有核算业务的部门派出会,具体做法如下:

1.3.1会计人员由总会计师委任。是把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奖金、福利都集中在总会计师管理,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会计保障管理体系,使派出的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无后顾之忧。 1.3.2 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的聘任、撤换、考核、业务培训、职称评聘等。会计上岗必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财务培训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对派出的会计人员要坚持年度考核,加强对会计人员执行财经法律管理力度,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是财务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和身份,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使他们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管理与核算,提高效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

2.实行大收大支的管理模式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步骤

2.1 国家财政部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反映预算拨款及支出的传统预算管理体系,颁布了新的事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新制度打破了预算内外界线,将事业收入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2 高校实行大收大支管理,有利于转换高校运行机制,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统筹安排各项资金,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有利于缓解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有利于掌握和控制学校经济总体规模,综合运用与调剂,实现预算的综合平衡。学校除了校办产业外,应将全校各部门的财务收支预算全部纳入大收大支管理之中,预算管理权必须集中在学校。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制定本校的管理规定制度、政策,统一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统一编制财务收支计,统一配置调剂资源。预算业务核算必须统一口径,会计报表必须统一内容和要求,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编报合并报表,综合分析,以保证学校预算管理的统一性、真实性、合法性。 3.推行责任会计是高校财务改革重点,同时也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素

学校组织收入、筹集资金其目的就是保证教学科研经费的需求。高校投入是为了支出,花钱多办事,节约资金是高校资金节流的重要环节,降低费用与消耗是学校领导与部门所希望的。

3.1 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管理形式就是高校资金节流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推行责任会计目的是把会计同承包责任制联系起来,使内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及责任者各负其责,各得其利,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少花钱多办事,达到节流提高效益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责任会计体系。引进责任会计机制这在学校不仅是一项很好的改,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经费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中心、各层次的经济责任,把他们应该管的、能够管的和能控制的经费严格控制管理起来。学校财务部门是预算资金管理中心,也是总的责任中心,是宏观层次的责任会计。学校各部门以及承包单位是分支责任中心,是微观层次的责任会计。两个层次责任中心所负责的经济范围不同,责任不同,考核层次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对本校、本部门包干经费、财务计划进行条块方面的管理

编制科学合理的责任预算,将部门服务由无偿变为有偿。编制责任预算就是根据学校资金来源、工作目标及发展规划,将应属于各部门该管的经费,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分支责任中心实行责权利考核,奖金和完成任务指标挂钩,促使各责任中心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被动执行变主动,把节约指标变为具体行为。

3.2 推行责任会计管理形式,一方面是控制支出,另一方面是将内部服务由无偿变为有偿。 ①例如:后勤服务可由原来的费用支出大户变为收益中心和维持正常工作而耗费的费用中心。对后勤收益中心考核的重点是收入额的高低;收入费用差额的高低;服务态度的优劣。后勤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收费合理,才能取得收益。收益与工资、奖金挂钩,从而达到责权利相结合改变后勤被动局面。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形式,不仅适用后勤,同时也适用于学校其他各个部门。

推行责任会计,建立责任中心,这是高校改革的又一突破,随着责任中心的有效控制,高校财务管理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预算资金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需要改革完善的方面很多,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创,不断完善制度,促进学校经济发展、完善内部制约机制,保证教学改革的需要,力求达到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标准,为自主办学奠定经济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b5d81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3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