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优秀教学随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量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我们老师就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开掘生活中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开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在体育课上,参加跑步训练,感受 60 米、100 米、200 米、400 米、800 米的距离;到超级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一分钱 硬币的重量,感受 100 克、1 千克、10 千克、1 克的实际重量等等。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 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 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 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 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 言来表达与交流。 比方: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 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 本书、1 只小鸟、1 棵树、1 根小棒、1 个国家、1 粒葡萄、1 串葡萄、1 捆小棒……随后 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援助学生理解 “1〞可以表示 1 个个体〔1 根小棒〕 ,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 1 个集 合〔1 捆小棒〕 ;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 个国家〕 ,也可以表示很小 的物体〔1 粒葡萄〕 。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简单理解和接受。这样,就成功 开掘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课堂中的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商量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 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 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 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 1000 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 200 毫 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 1 升 200 毫升;有的说 1200 毫升;有的说 1 又 1/5 升。 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商量推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 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 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了解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开展了数感。
三、开展比拟中的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拟中有了多、 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开展。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 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 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 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量, 大多数学生都能 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假设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 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 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拟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 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 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 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 力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拟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893be1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