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欢迎阅读!
论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作者:吴晓枫
来源:《商》2012年第11期
摘要: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乃至风俗习惯上,他的印记无处不在,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这里包含了人性,在人的自然本性上出现了分歧,其实从本质上说,人性并无善恶之分。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性本善 性本恶 善恶的差异 最终目标
在人性善恶问题的论辩中,孟子的性善说,看起来是占了上风,得到大多数人的信从,非常流行。就大家的心理层面来看,如果说人性善,彷佛肯定了人人先天的都是善人,谁听了都高兴;即使是恶人,也会以善人自居,满心欢喜。说人性恶,彷佛肯定了人人先天的都是恶人。恶人听了固然不高兴,善人听了尤其觉得岂有此理。说人性善,可以激励人向善,善人固然更努力为善,恶人也可以改过迁善。说人性恶,容易刺激人更易为恶人。恶人固然安心为恶,善人也会自暴自弃地变为恶人。孟子性善说受人赞扬,荀子性恶说受人责骂。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 一、性善论思想的形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有天生的良知良能。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的行为,不学就会,不必思虑就知道,孟子认为天下人都是如此,人人生下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善性。所以人性是善的。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本”的意识。君王失天下的原因,就在于失去了民心。他认为苦能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便能得到天下,“得其民,斯得天下以。”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不仅在平民中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封建帝王也有所畏惧,所以孟子追寻性善论。
孟子发扬了孔子的仁学思想精神;他讲仁义,求仁政,强调道德情操的修养和人格的磨练,把民本思想发展到极致。孟子还特别强调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已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理想人格首先表现为善的德行,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内容,这就是孟子追求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由于孟子的努力,才使的儒学思想更加完善,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性恶论的产生
首先,从荀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来看,可以说是,是以人之情欲来说性恶,主要是从人的自然生理需求干关欲望上界定人性使用人的自然属性来代替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歪曲了人的社会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81cfde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8.html